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尘埃一粒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3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采录完成 期间两位老人辞世

已有 796 次阅读2017-1-9 10:29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幸存者, 南京 分享到微信

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行动自启动以来,刚满百日。记者9日从南京大学获悉,对于幸存者口述史的采录工作已全部完成,相关整理工作正在进行。

  本次调查共对51位记忆清晰的幸存者进行走访录制。不幸的是,刚刚录制完成就有两位老人离开人世。本次寻访对每位老人的记录内容也从过去一两千字的证言,变为两万余字的终身回忆。从关注老人的受害史,慢慢转向关注微观生命历程。

  进入2017年,距离南京大屠杀已整整80个年头。当这段惨绝人寰的黑暗岁月被文献、物证勾勒出日益清晰的轮廓时,一场分秒必争的口述史抢救工作正填补着这段历史的细枝末节。

  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张宪文认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近年来从档案文献走入微观口述史,对于“活人证”的记录工作进入“关键时刻”。

  “学界过去着重于文献研究,如今,幸存者的微观回忆显得尤为宝贵,非常有价值。”张宪文说。

  八十年岁月流逝,在世的幸存者越来越少。据侵华日军受害者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4位。仅2016年,就有21位幸存者先后离开人世。

  口述史的调查刻不容缓。南京大屠杀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们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在张宪文看来,口述史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真实”二字,必须撇除个人好恶、外界因素而客观地记录。

  因口述史研究的公众参与度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投入调查抢救工作。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口述史历史协会指导教师武黎嵩认为,口述史研究进入关键阶段,但并非“全民参与”阶段。

  “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而言,口述史调查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应当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果地去做,要避免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武黎嵩说。(杨颜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