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兆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7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东周列国志》读书感悟6篇

已有 2246 次阅读2017-8-20 05:20 |个人分类:《东周列国志》读书感悟|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东周列国志》读书感悟6篇_图1-1

(网络图片)

感悟《东周列国志》(1)难得警示言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摘自《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在《东周列国志》一书中,周宣王听到红衣小儿的歌谣之后,采取了“甚恶”的态度,下令捉拿传播童谣的小儿,后来又杀害了忠臣杜伯,他的种种举动直接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朝代如此,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如此。由于大多数人的取向,赞美的话往往多于警醒的话,顺耳的话往往多于逆耳的话。我认为,每个人都不是神仙,生活在世界上也就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顺耳的话往往不利于发现自身的不足,甚至起到了麻痹作用;逆耳的话却能帮助人们迅速发现自身不足,但却很难令人接受。事实证明,当一个人一味喜欢接受顺耳之言时,也就是他走向失败的开始;而善于接受逆耳之言的人往往会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逐渐活出一个完美的人生。

      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往往只说上句,听信阿谀赞美之言,造成忠奸难辨,甚至乱杀无辜,最终导致自己统治的王朝的覆灭;而那些善于接受逆耳之言的统治者却往往能够做出一番业绩来。职场上也是如此,那些善于接受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决策者往往能够把企业做大作强,而那些只会说上句、一味听奉承之言的领导者往往会把企业带向低迷和衰亡。所以说,我们不要随意将逆耳之言当作是恶意,某种程度上,逆耳之言往往起到警示作用,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感悟《东周列国志》(2)莫笑周幽王

      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妩媚一笑,不惜祭出自己的杀手锏----点燃烽火台,结果,诸侯纷纷上当,最后导致身死国亡。这个故事使周幽王成为千古笑柄、千古罪人,典型的反面教材。

      我们在嘲笑周幽王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这个故事的本身还是故事所带来的教训呢?我们不妨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申一下,然后再看看自己的周围,我们就会发现,周幽王的影子在今天依然存在,只是通过其他方式借尸还魂,重现人间而已。

      很多人都很爱面子,于是就在面子上下起了功夫。例如婚礼这件事情,诚然,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为了自己的婚礼破费一点儿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破费的程度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到处举债,举行了一场旷世婚礼,我认为,那就很不值得了,毕竟婚礼之后就要安静下来过日子,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为了婚礼的一瞬间耗尽了自己的物力、财力,到底为了什么呢?将来还要不要过日子呢?婚礼的极度奢华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让其他人看看自己如何如何风光而已,让其他人能给自己一个很高的评价而已,多说几句赞美之词而已。这种行为与周幽王拿出国之根本博得美人一笑又有何异同呢?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实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他认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可以倾尽国力来做任何事情,殊不知,为了一时的虚荣竟然导致最后的灭亡。周幽王的影子依然存在,那么褒姒呢,也没有彻底消失,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体会到。当那位长得有些像一位早年的网络红人的小家伙看到五彩缤纷人潮的涌动、听见振臂高呼但缺乏底气的声音之后,才咧开嘴巴哈哈一笑。这不就是褒姒的灵魂附体吗?

      所以说,在阅读《东周列国志》的时候,看看周幽王的举动,不要立即采取嘲笑的态度,静下心来好好分析周幽王的心态,再仔细看看现在的地球,我们就不会继续嘲笑古代的周幽王了。

感悟《东周列国志》(3)郑庄公克段  

      郑庄公与段本是亲兄弟,由于母亲姜氏的偏袒和怂恿,段不断向庄公的统治地位挑战,最终兄弟之间发生了斗争,庄公击败了自己的弟弟段,上演了骨肉相残的一幕,这就是郑庄公克段的故事。

      那么,郑庄公与段之间斗争的缘由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争夺统治权。我认为,这种解释并不完全,段为什么越来越嚣张,居然敢于向最高统治者挑战,是由于母亲的过于偏袒和怂恿造成的。

      段当初并没有想到去推翻郑庄公,虽然他与兄长郑庄公不太和睦,但是有些事情就害怕有催化剂参与其中,他们的母亲姜氏就是催化剂,由于她对段的过于偏袒,居然希望段能够推翻其长子的统治地位,于是就百般挑唆段和庄公作对直至分庭抗礼,发生争斗,当段最终被打败的时候,段感到非常后悔,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面目去见兄长。由此可见,郑庄公克段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们的母亲姜氏,父母对于子女如果过于偏袒就会收到适得其反的后果,甚至骨肉相残,这不能不给我们现代人做一个警示。

      再说说郑庄公克段取得胜利的原因。由于母亲的偏袒,以至于段的势力逐渐壮大,向他挑战的砝码越来越重,在这个时候,郑庄公采取的最大限度的容忍和仁至义尽,容然并不等于懦弱,郑庄公的容忍并不是一味地退缩,他心里清楚,段的势力越是嚣张,他就会失去更多的民心,黎民百姓一旦认为段的行为属于倒行逆施,还有谁会帮助段呢?所以,我认为,这一点是郑庄公的心理底线。另一方面,郑庄公在容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采取相应策略做好应对与段决战的准备,这是一个当政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中国有句俗语:不怕今天闹得欢,就怕明日拉清单。段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越是嚣张,就越给庄公与他决战的正义性增加砝码,这一点应该是利令智昏的段根本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才得寸进尺,一步步深陷毁灭的泥潭,最终被郑庄公打败。

      读了郑庄公克段这一段,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是作为父母不能过于偏袒子女,否则就是害了他,也害了自己;二是当自己得志或得逞的时候,千万要想想事物的另一面,想想后续可能出现的危机,不要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那样会最终害了自己。

感悟《东周列国志》(4)郑世子辞婚

      婚姻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在人的一生中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婚姻?当我阅读《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郑国世子拒绝齐国的提亲一段时,感触颇深。

      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齐侯因问:“世子忽曾婚娶否?”郑伯对以:“未曾。”僖公曰:“吾有爱女,年虽未弃,颇有才慧。倘不弃嫌,愿为待年之妇。”郑庄公唯唯称谢。及返国之日,向世子忽言之。忽对曰:“妻者齐也,故曰配偶。今郑小齐大,大小不伦,孩儿不敢仰攀。”庄公曰:“请婚出于彼意,若与齐为甥舅,每事可以仰仗,吾儿何以辞之?”忽又对曰:“丈夫志在自立,岂可仰仗于婚姻那?”

      中国从古时候就提倡礼仪廉耻,郑国太子因为郑国与齐国在国力上相差很大,不是门当户对,如果答应齐国,他认为是一种耻辱,尽管他将来也是一国之君,但是他并不想总是生活在齐国的阴影之下,于是拒绝了齐国的提亲。这是正确看待婚姻的一个典范,反观当今,门当户对的婚姻有之,还有门户相差悬殊的结合也不在少数。例如,有的人想当官,于是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巴结官僚,接近官僚,尽管官僚的女儿长得丑陋,但是他也愿意娶为妻室,他是真的爱这个女子吗?非也,他看中的是这个丑女身后的官场背景,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一对青年男女原本是同一阶层,经过恋爱,结为连理。但是婚后由于妻子成为经常上镜的节目主持人,于是他逐渐被妻子冷漠,逐渐演变成名分上的丈夫而已;一贫民女子,总想嫁入豪门,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实现了自己的所谓梦想,但是婚后却被婆家看不起,受到种种繁琐礼节的约束,甚至连自由都受到限制,成为婆家迎来送往的花瓶和生育的工具;这林林种种的不对称婚姻,实质上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平台。

      所以,我认为,郑世子辞婚之举是对婚姻正确认识的表现,真正的婚姻应当建立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之上,这里的门当户对是广义的,并不是说双方的地位、身份都要绝对相当,因为那样也是不现实的。正如《东周列国志》一书中所说:

      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酌量。却笑攀高庸俗子,拼财但买一中方。

感悟《东周列国志》(5)亲情的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岁月里,血腥杀戮、刀光剑影之中,展现出了人类残忍的一面,然而,在这残忍的纷争中,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却使我感到一丝温暖。

      郑庄公的母亲一向偏向弟弟段,甚至相联手干掉郑庄公,然而郑庄公最终战胜了弟弟段,坐稳了郑国的天下。在权力和欲望占据上风的时候,郑庄公曾经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然而,后来郑庄公思母心切,为了与母亲团聚,又不失国君的威严,采用了“掘地见母”的策略与母亲重新团聚,是什么驱使一国之君要“掘地见母”?我认为,是亲情的力量。

      众所周知,亲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人的一生有三大精神支柱: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是第一精神支柱,也是最具有驱动力量的情感。每年的春运为什么一票难求,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人们还要争相踏上回家的征程,归根结底,就是亲情的力量作为驱动力;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挂念,也是由于亲情的力量;亲情的力量具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当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共同举杯的时候,正是亲情的力量使然。

      亲情是不需要回报的,是不计代价的,因此,亲情是最值得珍惜的情感,一个不珍惜亲情的人,他的友情、爱情又会如何呢?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彰显出了人类的真善美一面,这种力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可以使坚冰融化、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力量。

感悟《东周列国志》(6)好事与坏事  

      在《东周列国志》一书中,当郑庄公拜见周天子的时候,因为周天子不太得意郑庄公,就在朝堂上以讥讽的口吻和郑庄公对话,弄得郑庄公好不尴尬,当郑庄公辞去的时候,周天子居然不按周礼设宴款待,只赠给郑庄公十车麦子。

      郑庄公对周天子的举动感到很没面子,几乎认为受到奇耻大辱,在受与不受之间左右为难。这个时候,臣子祭足曰:“郑之朝王,邻国莫不知之。今将周公所赠彩帛,分布于十车之上,外用锦袱覆盖。出都之日,宣言‘王赐’。再加彤弓弧矢,假说:“宋公久缺朝贡,主公亲承王命,率兵讨之。‘以此号召列国,责以从兵,有不应者,即系抗命。重大其事,诸侯必然信从。宋虽大国,其能当奉命之师乎!”郑庄公后来采纳了祭足的意见,才有了假命伐宋的举动。

      这件事说明,在好事与坏事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候好事能变成坏事,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两者之间是在不断转化的。俗语云:患难朋友才是真正朋友。生活中,两个人成为好朋友,什么事情能体现出好朋友呢?只有通过一些事情来验证。例如,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两个朋友到森林中散步遇到黑熊的故事,遇到黑熊可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正因为这件坏事的发生,却能够检验友情的真挚与否,换句话说,这件坏事成为检验友情的一面镜子,坏事也从另一个角度转化了成了好事。

      当然,如何能够使坏事与好事之间进行转化,还需要有像郑庄公那样的智慧,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我们欣然受之;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来思考问题,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从而使自己获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