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兆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7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水浒传》读书感悟21篇

已有 1858 次阅读2017-8-20 10:34 |个人分类:《水浒传》读书感悟|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水浒传》读书感悟21篇_图1-1

(网络图片)

【品读《水浒传》】(1)太尉错过张天师

      第一回中有一段故事情节写到,洪太尉拜见张天师的过程中,遇到一个牧童,从牧童处得知张天师已经乘云驾鹤前往东京,故而打消了上山拜见张天师的念头而折返,结果从住持真人处得知,那牧童就是张天师,因此感到懊悔。

      从这一段故事情节中,我认为洪太尉虽有一颗诚心去拜见张天师,在信念上却还有动摇的成分,以至于因为道听途说就打消了上山拜见天师的念头,可谓功亏一篑。再者,在洪太尉眼中张天师的形象和实际上张天师的形象有着偏差,因此,这也是洪太尉未能如愿的原因。

      从这段故事情节中不难看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信念必须坚定,甚至说要达到义无反顾、持之以恒的程度,否则很可能功败垂成,留下遗憾。

【品读《水浒传》】(2)一意孤行不可取  

      第一回的末尾处写到洪太尉自恃朝廷命官,强行要打开镇锁魔王之殿,尽管众人苦苦相劝,他仍然一意孤行,总拿着自己的身份来压制众人,结果如何呢?

      封条揭去,释放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也就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这到底是他功劳,还是他的罪过呢?

      当然,从本书的写法上,倒是为一百零八位头领的出场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但是从揭去封条这件事的本身上看,洪太尉就显示出自己地地道道官僚的嘴脸,乃至于自己闯下弥天大祸。

      做事情要想得周全,听得人言,俗语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无论自己是什么身份,多听听之后再去做,总是大有裨益的。

【品读《水浒传》】(3)小人得志便猖狂  

      高俅其人,地地道道一个小人。

      他的出场就是一个破落户,后来阴差阳错,得到了提携,摇身一变成了殿帅府太尉,由“高俅”变成了“高太尉”。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高俅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无法改变他的小人嘴脸。

      正因为他“成仙得道”,因此更加飞扬跋扈起来。他作恶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打压王进、迫害林冲和后来残害梁山弟兄。

      在《水浒传》这本书中,几乎没有一处描写他的正面,在电视剧中也是如此。按说,人没有绝对的善恶,但是在书中,高俅做到了,他可谓一恶到底。

      原因何在?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小说《红楼梦》中的一句判词:得志便猖狂。高俅这种小人,正因为得志,因此才变得愈加猖狂。

【品读《水浒传》】(4)因义而反九纹龙 

      《水浒传》中,史进是在第一回中就出场的好汉,作者施耐庵对其人格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刻画和描写,那么史进因何走上谋反之路呢?

      我认为,史进的谋反就是因为重义气,为了朋友才这么做的。

      史进本是史家庄里正史太公之子,家境殷实,可以说是不必要走上谋反之路,但是史进后来却因为结交了少华山的三位好汉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而引来官府的围剿,由于其重义气的性格,因此走上了与官府作对的道路。

      《水浒传》一书中对“义”字是很看重的,因此,每逢写到好汉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这个“义”字。

      九纹龙史进就是第一个因为重义放弃了乡绅的优越生活而走上落草之路的好汉。

【品读《水浒传》】(5)善事之后有善报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就曾经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文章,当时就深深被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所感动。只可惜当时课本中所学的是节选,对于拳打镇关西之后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阅读《水浒传》来了解了。

      鲁提辖为了解救被郑屠威胁的金氏妇女,居然几拳打死了郑屠,为金氏妇女解除了威胁,但也因此吃上了官司,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提辖而逃避官府的追捕,可以说,鲁达的人生轨迹是因为解救金老和女儿金翠莲而发生改变的。

      好在鲁达在逃避官府追捕的时候在异乡又碰到了被他解救过的金老和金翠莲,金家父女正是因为鲁达的解救才得以脱离苦海,后来还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当金家父女见到逃避追捕的鲁达时,义无反顾地想尽办法来帮助鲁达摆脱官府的追捕,可见,金家父女是知道报恩的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鲁达也正是在金家父女和赵员外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了官府的追捕,走上了与佛结缘之路。

【品读《水浒传》】(6)富安陆谦小人心  

      在林冲人生轨迹改变的过程中,有两个小人不能不提,他们就是富安和陆谦。

      同在殿帅府当差,林冲与这两个人本来没有什么恩怨,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但是就因为高衙内在庙里调戏林娘子一事,让这两个人走到了林冲的对立面。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林冲与高球原本也没有什么恩怨,纯粹的下级与上级的关系,但是因为发生了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一事,他们两人的恩怨就拉开了序幕。那么,在林冲与高俅之间的个人恩怨发展过程中的推手又是谁呢?

      就是富安和陆谦两人。因为他们一心想巴结高衙内,并以此为进身之计,于是就撺掇高衙内,坚决霸占林娘子,而不是设法化解林冲与高家的矛盾,这就是他们小人之心的外在表现。设想,如果他们两人对高衙内进行劝解,也许就会慢慢消除高衙内的想法,从而也就避免了林冲与高家无故结仇。可是他们二人恰恰相反,不但撺掇高衙内,还在高俅面前献计迫害林冲,结果,高俅果然听信了他们的计策,对林冲进行迫害乃至最后在大军草料场要至林冲于死地,这一切也源于两个小人的所做所为。

      好在林冲最后关头觉醒,看清了这两个小人的丑恶嘴脸,亲手将他们除掉,自己因此走上了落草反叛之路。

【品读《水浒传》】(7)生辰纲前看杨志  

      杨志在落草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从押送生辰纲一事即可见分晓。

      杨志发配到大名府后,意外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这使他对官场又增添了信心,因此在梁中书面前毕恭毕敬,对于押送生辰纲这个任务,在杨志看来,应该是进身之机。

      梁中书也十分看好杨志,也想通过让其完成押送生辰纲这个任务来提拔他,因此对杨志十分信任,从押送生辰纲一事上也可看出端倪。

      因此,杨志为了完成好押送生辰纲这个重要任务,可谓步步留心,处处谨慎,生怕出现闪失。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他就开始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行事,包括一路上的吃住行等。

      正因如此,他也遭到了随行军士和都管、虞侯们的抵制,因为大家都看不惯他表现出来的那种飞扬跋扈,这也为后来生辰纲被劫埋下了伏笔。

      正因为杨志和随行人员把关系搞僵了,因此,当生辰纲被劫以后,杨志就显得非常孤立,以至于都管、虞侯等人向官府报案的时候,控告杨志勾结强人劫走了生辰纲,没有人帮助杨志辩解,我认为,从这一点上看,杨志是失败的。

      他后来落草也是因为生辰纲被劫、自己无法回复梁中书、仕途彻底被断送这些理由。

【品读《水浒传》】(8)与佛无缘到有缘  

      《水浒传》中有两个重要人物经历了与佛无缘到有缘的过程。这两个人就是鲁智深和武松。按说这两个人都是一介武夫,只知道打打杀杀,为何最后都能在佛前顿悟呢?

      我认为,这都是当他们与佛在不经意间结缘之后逐渐在内心潜移默化的结果。这两个人与佛结缘都是在自己有人命官司在身而不得已走进佛门,那个时候,他们虽然穿戴了佛家的衣帽,内心却依然在俗家,也就是说,起初,佛家的衣冠只是他们的救命之符。

      当他们又经历了各种变故,尝尽了人间冷暖之后,逐渐在心里开始敬佛,也就是说在宋江平了方腊之后,他们看到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不同归宿之后,心中开始顿悟,将功名尽皆抛弃,情愿到寺院修行,最后都在佛前终了一生。

      我认为,从这两个人对佛家的感悟过程来看,实际上,他们都经历了一个与佛无缘到有缘的认知过程。

【品读《水浒传》】(9)摇摆不定说宋江  

      宋江是《水浒传》里的最重要人物,他所占篇幅非常大。从宋江的所作所为到他的最后结局来看,我认为,宋江很多时候处在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

      宋江的出身是郓城县押司,也算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吏,本应忠于自己的职责,但是他却徇私枉法,私自放走了截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说明他不仅想在仕途上立足,也做好了将来仕途不如意另寻他路的准备。这是他第一个摇摆不定之处。

      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并没有完全放弃仕途,甚至想通过皇帝大赦重新做人,但同时又和梁山取得了联系,留下日后上梁山入伙的伏笔。这是他第二个摇摆不定之处。

      当宋江取代晁盖成为梁山寨主之后,他又萌生了放弃落草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以至于他后来为了让朝廷招安煞费苦心,招安实现了,他却被指派带领梁山军队东征西讨,让梁山人马损失殆尽,最后落了一个服毒自杀的悲剧结局。

【品读《水浒传》】(10)王伦缘何不担心

      《水浒传》中,王伦并不是一个太重要的人物,对于王伦的结局,我认为,即可悲又可怜。

      从王伦的表现看,他作为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对于后上山的林冲总是心怀疑忌,但还是勉强接纳了林冲。林冲的武艺和威名远远超过了王伦,这是王伦不愿意接纳林冲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害怕一次而失去了寨主的位置。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后来,王伦之所以接纳了林冲,因为他想到林冲只是一个人,难以形成气候,对他不会产生威胁。但是当晁盖等大队人马带着劫来的生辰纲上山请求入伙时,王伦认为,这是强宾压主,绝对不能接纳,因此他后来了拒绝了晁盖等人的入伙请求。

      我认为,王伦的做法无可厚非,并不能说他小肚鸡肠,是一种自保的做法,只可惜,后来被跟随晁盖入伙的吴用使用离间之计撺掇林冲给干掉了,这正是王伦的悲剧所在,同时也说明王伦拒绝晁盖等人入伙的想法是对的,只是自己被晁盖等强人干掉的时间早晚而已。

【品读《水浒传》】(11)智多星乃真吴用  

      梁山的军师被唤作“智多星”的吴用,为了梁山大业可谓煞费苦心,凡是他认为应该入伙的人,都要千方百计将其赚来,从这一点看,我认为,吴用这个人有些阴险。

      最为典型的就是赚取卢俊义上山这件事。本来卢俊义过得好好的,与梁山并无瓜葛,可是为了攻打曾头市,吴用竟然利用打卦算命、写下藏头诗的卑劣手段让卢俊义有家难回,被官府捉拿,然后梁山再派兵去营救,以换取卢俊义的感恩戴德。

      后来卢俊义被迫上山落草,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吴用。可见这个人的心地到底是什么样子?

      以前,我对吴用的智谋还是挺佩服的,但是后来经过仔细阅读此书,也就改变了对吴用最初的印象。要想做事,先要做人,吴用在某些事上真的不敢令人恭维。

【品读《水浒传》】(12)百密一疏说吴用

      吴用这个人被众头领们称为学究、教授。其实他的人格不仅仅是反映在出谋划策方面,他的性格也具有多面性。

      在《水浒传》中,吴用还有一次重大失误,也可以说是几乎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因为偷梁换柱改动蔡九知府书信的过程中在模仿蔡京图章的时候出了差错,这个细节上的失误差点儿要了宋江和戴宗两人的性命。

      好在吴用及时发现了这个失误,晁盖带领众弟兄去劫了江州的法场,救出了宋江和戴宗两人,从这件事上看,我觉得吴用的智谋并不是那么神通广大。

【品读《水浒传》】(13)阳奉阴违是吴用  

      在读到打曾头市一章的时候,我不禁对吴用这个人的人品又多了一种看法,那就是阳奉阴违。

      众所周知,晁盖之死的根本原因是曾头市,因此,晁盖临终有言,打下曾头市者即可为山寨之主。这是梁山众头领都认可的事儿。

      当晁盖死后,梁山决定由宋江和卢俊义各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曾头市。作为中间人和军师的吴用本应该为两人分配力量相同的人马,给两人提供相同的竞争机会,吴用又是怎么做的呢?

      正如书中所言,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时,宋江不负晁盖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充他为前部先锋。并且在兵力分配上也有薄厚,这样就可以增加宋江取胜的概率,结果,事与愿违,卢俊义捉了仇人史文恭。

      当宋江准备执行晁盖遗言,立卢俊义为梁山之主的时候,吴用又采取了这样的伎俩:如书中所言,吴用便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余众弟兄,各依旧位。”这就明显违背了晁盖的遗言,当宋江坚决要执行晁盖遗言的时候,吴用又煽动众头领坚决拥立宋江。

      从这些事上不难看出,吴用就是一个阳奉阴违的人。

【品读《水浒传》】(14)宋江让位知真假  

      在处理攻打曾头市之后确立梁山寨主的问题上,宋江采取的是坚决履行晁盖遗言的态度,坚持让活捉仇人史文恭的功臣卢俊义担任梁山之主。而吴用却煽动众头领拥立宋江为山寨之主,卢俊义采取的态度是坚决推辞。

      那么,宋江是否真的在履行晁盖的遗言呢?

      我认为,从宋江拿自己和卢俊义进行一番对比的举动上看,他是有诚意的。某种程度上,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卢俊义之所以推辞,因为他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梁山众头领大多数都是宋江的粉丝甚至心腹,例如吴用、李逵等,而他只有燕青一个追随者,尽管自己名声在外,但是梁山头领并不一定买他的帐,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因此,卢俊义坚持不当梁山之主,何况还有吴用这种心术不正之人当军师呢。

      宋江的让位是出于真心,同时他也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通过表明自己履行晁盖遗言来巩固自己的威望,从而让众头领更加拥戴自己,因此说,宋江的真心让位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品读《水浒传》】(15)宋江落草因阎氏

      宋江在落草之前一直在官府与草寇之间摇摆,总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那么,是谁打破了这个动态平衡呢?

      我认为是阎婆惜。导火索是招文袋事件。

      宋江资助了阎婆惜并将其养为外室,在当时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宋江与阎婆惜的感情并不和睦,久而久之,导致后院起火。这一点宋江也是心知肚明,并未太计较。

      但有一件事却让宋江忍无可忍,那就是因为他一时疏忽,导致招文袋忘在了阎婆惜的住处,单单这个招文袋也没什么,关键是里面有一封梁山给他的一封信以及一块金子。这就给阎婆惜留下了把柄,要知道,官府之人私通草寇可是灭门之大罪呀,宋江不会不知道,为了避免让阎婆惜控制,于是铤而走险,杀掉了阎婆惜。

      宋江此举虽然摆脱了阎婆惜的控制,却也从此离开了官府人员的队伍,不得不一步步走进了另一个阵营,那就是落草为寇。

【品读《水浒传》】(16)聚义厅改忠义堂 

      晁盖去世,当宋江取得了梁山寨主之位后,将梁山的聚义厅牌匾摘下,换成了“忠义堂”,并立起了“替天行道”大旗。

      这个变化意味着梁山从此开始了宋江时代,也就是结束与朝廷对抗转变到向朝廷妥协投降的时代。

      读到这,我有时也不得其解。宋江居然能说服其他一百零七位头领向先前反叛过的朝廷投降,他的言辞功夫果然了得,而且后来归顺朝廷后,头领们在战场上死伤惨重居然都不悔改。

      那么,宋江此举是否背叛了晁盖以及梁山聚义的初衷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宋江也曾在官府当过差,对于朝廷的腐败不会不清楚,既然如此,他居然还要置弟兄们的生死于不顾,毅然向朝廷投降,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为了让自己在死后留下一个忠臣的美名。因此,他通过一些神话般的手段绑架了众头领,将他们变成自己手中的棋子。

      由此看来,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实际上就是梁山走向毁灭的标志。

【品读《水浒传》】(17)孤独员外玉麒麟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头领中,有一个人在我看来是非常孤独的,他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之所以认为卢俊义孤独,因为他在梁山寨中没有自己的圈子,通览全书,与卢俊义最贴心的人莫过于浪子燕青,毕竟燕青原来是卢俊义府上的小乙,而且燕青这个人对卢俊义是绝对忠心的,除此之外,还有谁呢?

      虽然说宋江吴用等人对卢俊义非常尊重,但是,宋江吴用却属于同一股力量,更为可恨的是,正是吴用的阴谋诡计让卢俊义有家不能回,只得到梁山落草。因此,卢俊义在梁山没有属于自己的圈子,显得有些孤独,一代玉麒麟竟然被梁山草寇算计,真是可悲呀。

【品读《水浒传》】(18)燕青射雁寓后事  

      在书中第一百一十回中,写到宋江率领梁山一百单八将平定王庆归来的时候,浪子燕青为了练习箭法不惜以迁徙的大雁为靶子,给天空留下了一串串哀鸣。

      我认为,燕青此举寓意今后梁山众头领的命运。燕青却要射雁,就足以预知梁山头领后来将是自寻死路。果然,在平定王庆之后,还未能部队得到休整,宋江就主动请缨,平定方腊。

      在后来平定方腊的战斗中,梁山头领死伤惨重,虽然最后被封官加爵,却也分崩离析,尤其是宋江,明知御酒中有毒,却还要饮鸩止渴,临死的时候还带上了李逵,最终实现了他所谓“青史留名”的目标。

      “燕青”射掉了“雁”,也只剩下“青”,这个“青”影射的就是宋江的最终结局。难怪,当宋江得知燕青射杀大雁的时候居然语重心长地教训了一番,也许是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有所预感的原因吧。

【品读《水浒传》】(19)功成之后知进退

      《水浒传》第110回中,当宋江剿灭了王庆返京之后,公孙胜直至行营中军帐内,与宋江等众人,打了稽首,便禀宋江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公孙胜此举十分明智,他作为出家之人,看破红尘,对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可谓十分知晓,因此找了一个令宋江十分无奈的托词首先跳出了梁山的圈子,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正因如此,他才避免了后来梁山征剿方腊造成死伤惨重的命运。

      公孙胜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无论哪朝哪代,都跳不出这个圈子,急流勇退,无疑是为自己留下了退路,让自己摆脱了险境,在这一点上,公孙胜的做法比宋江等一心想名垂青史的人要高明得多。

      在名利面前,有多少人不能自拔,忘记收手,结果越陷越深,轻者身陷囹圄,重者家破人亡。究其根本还是不能战胜自我、禁不住诱惑的结果。

【品读《水浒传》】(20)宋江之愚何足惜  

      《水浒传》的最后一回中,当宋江觉察出御酒中被做了手脚之后,想的不是如何活命,而是为了保全所谓的名节,不让李逵等人重新啸聚山林,为了达此目的,竟然将李逵诓骗来,然后用毒酒将其杀死,这就是宋江在绝命前的最后疯狂。

      在宋江心目中,为了效忠那个在政治上昏庸无能的道君皇上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能够效忠道君皇上,就连昔日结义的弟兄的身家性命都可以不顾,用弟兄们的性命来增加自己效忠的砝码,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将自己脸上的两行金印洗掉,就可以成为朝廷重臣,结果,仍然不为朝廷所容,弄得个毒酒致死的结局。

      对于宋江的愚,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愚忠,也就是说见了庙就烧香。也不知道皇帝值不值得去效忠,只要是皇帝,宋江就觉得应该效忠,这就是愚忠。在他的心目中,忠字第一,为了效忠可以舍弃一切,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临死的时候还要拉上几个垫背的,例如李逵、花荣、吴用。真是可悲、可气又可恨。

      我认为,宋江死不足惜。

【品读《水浒传》】(21)书与剧中的差异

      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在今年3月,我完整地阅读第三部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感慨的同时,不由得将书中人物的命运和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情节作了一下对比,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人物之一:鲁智深

      书中所言,鲁智深是在生擒方腊,听到钱塘江潮信之后坐化,而电视剧中却说的是鲁智深在出征方腊之前就回归了寺院,潜心修行。

      人物之二:林冲

      书中所言,林冲在剿灭方腊之后患上了风瘫,又不能痊愈,就留在六和寺中,由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电视剧中则认为,林冲在得知宋江请仇人高俅上山商谈招安之事后气愤而死。

      人物之三:方腊

      书中认为,方腊被鲁智深所擒,而电视剧中则反映的是“武松断臂擒方腊”。

      人物之四:孙立、孙新、顾大嫂

      书中认为,这三人在剿灭方腊之后回归京师;电视剧中则表现的是这三人在乌龙岭之战中阵亡。

      人物之五:武松

      书中写的是“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电视剧中则表现的是“武松断臂擒方腊”。

      人物之六:花荣

      书中写的是: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亡;电视剧中则表现的是花荣喝了宋江的毒酒之后与宋江一同身死。

      人物之七:吴用

      书中写的是:吴用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亡;电视剧中则表现的是吴用回到破败的“忠义堂”自缢而亡。

      人物之八:燕青

      书中写的是:燕青在梁山军剿灭了方腊之后一纸书信辞别众人,不知所踪;而电视剧中则反映的是燕青在剿灭方腊之后和李师师一起浪迹江湖。

      本文所说的电视剧《水浒传》是指CCTV1998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