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悟无误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33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26篇 关于美国精神·美元历史

已有 563 次阅读2020-3-9 23:30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原载: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159932 
第26篇   关于美国精神·美元历史

1、货币金本位

人类生产出产品需要进行交易,就产生货币。进行交易的产品称商品,货币不过是商品交易的等价信物。随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易成为社会功能,货币就成为国家的专利,货币就成为唯一以国家信用在市场流通的等价信物,故称“通货”。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的国际化,国家货币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来保证货币流通的等价信用。国内流通如此,国际亦如此。这个道理,可以借助船舶航行和“锚”的关系来解释。船舶用来航行,锚用来停泊,船无论航行多远,必须随身携带锚以备停泊。船舶航行相当于货币发行量,锚相当于货币发行量的参照物。因为,货币所具有的等价物价值来自社会公信力,来自对国家信用的公众认同,否则它就是一张废纸。

第26篇  关于美国精神·美元历史_图1-1纸币货币

国家要保证货币在国内流通尤其是国际市场的信誉度,就必须让货币流通有一个安全的停靠点,这就像船舶航行需要有锚能够随时停泊一样。当商品贸易开始国际化,货币的锚定物,自然而然选定了黄金。黄金,作为一种金属,它的最大特点是沸点较高、柔展性好、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强,被公认为硬通货,在于它色泽美观,易于再加工,最关键是产量少。白银不如黄金,在于它抗腐蚀性和稳定性差,而且产量多。有研究认为:19世纪之前人类生产黄金总量不到1万吨,19世纪后50年生产量超过了此前总量。

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以考古发掘论,最早出现在中国长沙,西周(前1046-前771)中晚期开始广泛使用。西方最早的金属铸币,据希腊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小亚细亚半岛古国吕底亚(今土耳其境),铸造了琥珀金银币是在公元前640年(中国春秋中期)。

金本位制度,即以黄金为“锚”,最早是牛顿提出来的。大航海新发新时代的最后赢家是疆域号称“日不落”的英国,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决定货币需要量,但怎么控制货币流通量?时任英国铸币局长的牛顿提出了“金本位”理念,1717年将每盎司(1金衡盎司31.1034768克)黄金价固定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97年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并规定含金量,银币处于辅币地位;1816年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确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19年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银行券1821年能兑换金条,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和金条输出限制。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

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被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由于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拥有突出地位,也就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黄金则成为各国最主要储备资产,英镑则成为国际最主要清算手段,英镑也就具有黄金同等地位,也就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后,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金币本位制难以恢复。1919年英国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度。1922年世界货币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即发行规定(只是名义上)含金量的纸币,黄金作为中央银行准备金,不再铸造、流通金币,禁止私人买卖黄金。1926年英国使用金砖本位制度,黄金交易限于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间。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解体,从外部看金本位制的崩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而实质是来自金本位的自身悖论,世界黄金产量、各国持有量,不可能与商品生产量和商品流通量完全均衡,遇到经济大变动,尤其是国际大战争,就会加剧这种不平衡直至崩溃。所以,爆发,金币、黄金白银就会作为硬通货变为战争物质的支付手段,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2、美元金本位

西方列强,是建立在资本民主政治基础上的,税收及其用度有一定法定程序,所谓“无代表不纳锐”,因此战争和外贸是列强国家及其权贵的最好财源。两者的区别在于:战争是非常手段,外贸是平常途径;战争可以借口国家安全强增税赋,外贸可以通过关税直接获利。这就是列强斗狠、殖民地争夺、贸易战的内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始终是欧洲列强争夺并最后形成英国霸权。

第一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协议》关于德国战争赔款按“道维斯计划”执行,从1924年起,逐年增加,赔付58年。至1928年赔付增至25亿金马克,德国以国内经济危机为由,声称无力照赔,并要求减少。美国同意,并由杨格策划制定方案(史称“杨计划”),建立“国际清算银行”取代赔款委员会负责执行。这是一个精心谋划的世界贸易掌控手段,其作用与时俱增。1930年,美国银行界的摩根银行、纽约和芝加哥的花旗银行,与英、法、德、意、比、日等国中央银行,在荷兰海牙会议上签订国际协议,成立“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至2019年1月共有60家成员。它在以后的作用,借用克林顿(第42任总统)的乔治城大学恩师奎格雷(Carroll Quigley)的话说:“它是在制造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1932年,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制订了“帝国特惠制”,对美国形成贸易壁垒。

1933年,美国黄金储备40.36亿美元,1934年1月《黄金储备法案》每盎司20.67美元,提到35美元。年底黄金储备达82.58亿。美国独立之初就敢打顶板,现在更不会甘居人下。

1942年,英美两国开始讨论战后经济重建,尤其是设立稳定外汇市场、处理国际收支问题的国际机构。1943年4月,“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同时提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实际相当于准世界银行;会员国的份额以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以黄金计值明确记账单位(Bancor),大致相当于准世界货币,各国货币以此标价并由同盟议定;各会员国在其中进行“多边清算”,顺差记账,逆差可按份额申请透支。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它企图维护英镑地位,因为以此英国可占总份额的16%,如果包括殖民地高达35%。

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已经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59%,显然不会同意。而且力争金融霸主地位早有图谋。早在1941年,美国财政部长的首席经济顾问怀特,预感战后美国将取代英国成为新的经济霸主,提出“怀特计划”,建立稳定基金以平衡汇率,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来恢复经济,得到财长和总统(罗斯福)首肯。稳定计划是按照“存款原则”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基金总额为50亿美元;发行可与黄金兑换的国际货币(Unita),并在会员国之间转移;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平价变动要经基金会同意;会员国所占份额决定其投票权重,基金会设在份额最多的国家;成员国支付困难,可用本币兑换外汇,但不能超过所缴份额;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制等岐视性措施。该方案目的很明确,确定美元独大地位,由美国掌控基金会,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

英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经济体系遭到毁灭性打击,国库消耗殆尽。到1945年海外资产损失40亿美元,出口贸易不到战前1/3,外债120亿美元,黄金储备仅100万美元。英国“白条”作数显然敌不过美国的现金为大。“凯恩斯计划”流产,“怀特计划”登台。1944年夏,罗斯福邀请凯恩斯等一批盟国经济学家,前往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商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事宜。“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还决定成立“国际贸易组织(ito)”监督国际贸易活动(50年后才成立wto)。到1945年,美国同27个国家谈判了32项互惠贸易协议,但毕竟不是贸战老手,故全面开放本国市场有顾虑,1945年出口商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员国的权力大小按照所缴股金计算。美国分别承当总金额的31.25%(27.5亿美元)和32%(32亿),因此拥有足够的否决权。于是,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实现了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支付手段,规定各国可以按35美元一盎司的固定比价兑换黄金,规定各国货币汇率美元挂钩,上下浮动不超过1%,不得随意贬值或升值。法国总统戴高乐一针见血:“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美国仓库,美国出现贸易赤字, 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它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1947年10月,历经一年的谈判,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三大原则:互惠互利、多边主义、削减壁垒。1938年至1949年黄金储备从13000吨增加到21800吨,占全球70%。

3、美元石油本位

金、银作为本位币,有两个独特优势:稀少性和认同性,这就决定了不容易滥发和贬值。货币与金银挂钩,就可以把汇率的比值稳定下来。但是金银的稀少性导致通货短缺而不利经济发展。纸币作为本位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可以滥印滥发。美国已经陷入这个困局,所以只能动用军事霸权来维护美元霸权。

美国争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在于它有特权。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手段,对外贸易一进一出,难免收支不平衡,人家是“挣外汇”花钱,就得处处节支,而美国是印钞票花钱,即增发美元弥补收支逆差。这势必造长期逆差,导致美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从理论上说,这是清偿能力的创造机制与国际对该制度的公信力存在矛盾。早在1960年,特里芬在《黄金和美元危机》就有深刻揭示。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换言之,美联储若不大量发行美元,就无法弥补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对外投资;但如果大量发行,各国就会失去对这种货币的信任。简言之,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结算手段,必然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这给造成美国两难:若控制逆差,必将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若长期不消减逆差,势必导致他国对美元失去信心。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吉尔平(Robert Gilpin)是这样说的:“一方面,美元作为储备、交易和干预性货币的作用,扩大了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使它在执行外交政策或管理国内经济时,无须考虑它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不能让美元贬值,改变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以改善自己的贸易和国际收支地位。”(1987年《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1955~1975年,美国陷入“越南战争”,军费庞大导致财政赤字,大印美钞导致通货膨胀,国际收入恶化。同时,欧洲国家经济复苏,戴高乐首先发难,1965年要求用15亿美元兑换黄金,两年立减3000吨;之后,德国等提出要求,到1970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一半多,剩下9838.2吨。1971年减持到8800多吨,美国放弃官价兑换,金价自由浮动,西方国家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美元成了纯信用货币。如果不找到锚,美元这只船就难免风雨飘摇。

美元兑换黄金中止后,美国以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和保护为条件,换得沙特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沙特是1960年9月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最大产油国,影响其它成员国,至1973年10月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被“欧佩克”接受,从而稳定了美元霸主地位。1974年7月,美国财政不堪越战重负,财长悄悄出访沙特,以提供军事援助、武器装备抗击苏俄深入阿拉伯世界为筹码,换回沙特用石油收入购买美国国债,2016年5月美国解密当时的承诺,首次公布了沙特所持美国国债数量。

中东争夺,战乱不已,其由来是石油。中东石油储量最大,占56.6%,北美占17.2%,南美占7.7%,苏俄占6.11%,非洲占6.6%,亚太仅1.5%。各经济大国看到了石油战的内在本质,力图从多方面减少“美元+石油”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美国也在积极应对。

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出台第一个“洛美协定”,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简称非、加、太国家)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1976年4月生效,有效期5年。到1989年底是第四个。2000年6月在科托努正式签署《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

与此同时,美国密锣紧鼓酝酿更大规模的国际经贸组织。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通过《牙买加协议》,取消黄金清算(黄金非货币化);实行选择汇率制度(汇率浮动自由);增加基金份额;提高国际储备地位;优惠贫穷国家。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关贸协定自行消亡。2018年8月30日美国第任总统川普称:“如果世贸组织没有改进的话,我就会退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没有全局性灾难性的世界战争,全球特别是欧美和亚洲经济建设发展很快,社会文明进步很大,资本制度文明很多,旧时代欧洲列强那种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恶霸习性也得到更好的改进或遏制,经济金融的基本规律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各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素质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更有提高,这就使得美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体系中的为所欲为作用更加艰难。从经济金融规律来看,是美国的经济力量和黄金储备所占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金由于它的金属属性和生产稀少,使之成为最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硬通货。每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币的稳定,必然千方百计增加黄金储备。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3736.9吨。其中,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共计10778.4吨(占总储备54.4%),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中国、瑞士、日本、荷兰依 次居前九位。经济总量,据CIA公布,2008年世界GDP总量78.36万亿美元,美国占18.28%(14.33万亿),欧盟占24.15%(18.93万亿),中国占5.38%(4.222万亿)。IMF公布,2008年美国14.2646万亿,中国4.401614万亿,欧盟19.29万亿(2018年相应为18.75万亿)。据IMF公布,2018年世界GDP总量为88.08万亿美元,美国占24.38%(21.48万亿),欧元区占15.92%(14.03含英国2.81万亿),中国占16.08%(14.17万亿)。这就是欧洲想方设法结成欧盟、美国千方百计拆散欧盟的关键所在。钱多,话语权就大;钱少,话语权就小。

4、美元话语霸权

20世纪后期开始,美国开始躁动,兴起“退群”高潮。

1982年12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168个国家或组织与会,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93年已有60个国家批准。美国虽然签署但未获通过,美国精明:自己三面临海,它洲来访先跨洋;自己“自由航行”,方便到处游弋。

1984年,美国第一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重返,2017年再次退出。

1985年,美国因尼加拉瓜申诉其武装干涉侵犯主权,宣布退出“联合国国际法庭”。

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大会(里约)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18次缔约方会议(卡塔尔多哈),通过《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次年就执行达成一致。美国因为“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一直未签署。

1995年,美国宣称由于“国内预算困难”,退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001年9月,美国因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大会将犹太复国主义定性为种族主义,宣布退出。

2001年12月,美国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2年5月,美国宣布正式退出关于成立《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并且不再履行这一条约中规定的有关义务。

2017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是2015年10月美国等12个国家已达成TPP贸易协定。美国推出后,11国进行单边保证、暂停条款、批准门槛的修订后,于2018年12月达成“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且年底正式生效。

2017年6月,美国总统川普宣布,遵守竞选承诺,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2月达成、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共有175个国家签署。

2018年5月,美国宣布,终止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这是2015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的伊核协议。

2018年10月,美国宣布,总统已经决定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这个联合国组织。

自从大航海带来大发现,世界就走上了经济社会世界化之旅,今天已进入不可逆的地球村时代。美国为什么反逆道而行之呢?回看美国历史,美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总不断有人试图从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去解读。其实不然,美国从一开始,所谓单边主义或孤立主义、多边主义或门户开放主义,完全彻底是服从美国利益至上和美国唯大。

自由、平等、独立、人权、民主、道德……都是好东西。但它们有两个底线原则。其一,凡事有边界,边际的界限是以人际为原则。自由,是以不损害他人自由为边界;平等,是以不侵害他人的平等为边界;独立是以不祸害他人独立为边界;人权,是不以坑害公德的人权为边界;民主,是以不戕害公义的民主为边界;道德是以不以毒害共识道德为边界……。其二,边界有界定,边界的界定是以公议为原则。自由、平等、独立、人权、民主、道德……所有这些都是人定的、人为的,因而都有各人的自主性,这就需要公众的约束性,因为个人的自主性需要有边界的约束。各人对边界的认同和拿捏不会一致,这就带来边界的社会标准问题,社会的标准从何而来?公议,公理,公约。公议服从公理,公理有公议怎么办?公约。何谓公约?避免冲突、相互妥协、维护和合的约定,等待公议能够服从一致的公理形成共识。

美国呢?在国内,大体如此:公议→公理→公约;出了国门,多走了半步:走出了公约,因为它一切以我为标准。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1817~1825年在任)宣称:“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家里,人民是唯一的主权者,随着代议制的改进,并在为自由、开明和有效的政府的所有目的所需的最大范围内,人民的权利移到民意代表团和民意代表手中,而且丝毫无损于人民的主权。整个政体都是民选的,主权完全操纵在人民手中,而且每一政府部门的每一官员都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他们的行为要为人民负责。”(《门罗宣言》)

2013年,美国《新闻编辑室》邀请Will McAvoy做了一档节目,主题是“美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了”:“我们过去的确辉煌过。我们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违背道德而废恶法;我们为穷人而战而并非讨伐穷人,甘愿牺牲,关心邻里,勤劳踏实,而不是空口说大话。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有过你逆天的科学创造,探索太空,治愈疾病,还出过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家,有过世界上最棒的经济体制,我们敢于挑战,同时心怀谦逊,追求知识,不自负。我们不觉得低人一等,不凭“投票给了谁”来区分人,也不像现在如此轻易畏惧。以前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遥遥领先,因受人尊敬的伟大人物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认清问题的存在。”——美国至今没能认清,准确说,是不愿认清“问题的存在”。

话语霸权来自军事霸权,军事霸权穷究则是美元霸权。为了遏制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欧盟、中国都在推动单独的结算体系。2015年,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开始运行。2019年2月,英法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建立与伊朗结算机制(INSTEX系统),11月底,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瑞典宣布加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