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山哲客 //www.sinovision.net/?614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们打起手鼓,唱起歌,骑着马儿,翻山坡…… 美丽的天山,豪迈的儿子娃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物遵循的启世之中国的钥匙,世界的锁(九)

已有 566 次阅读2017-9-15 09:34 |个人分类:哲学|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接上)“打开世界锁的钥匙”。不论是我们,还是欧洲人或者其他区域的人,都想通过自我改变赢得这把钥匙,但这是徒劳的。因为,创造(神)在泛义对立统一中,这把钥匙决定在我们这个区域,不是说谁自我决定,就会以谁的主观意识而转移。这个“万物的创造”(神)不只是人的“万物的创造”(神),他是万物的神,他不会像人的主观概念认为的那样,可以做一个决定的改变。他的决定,是在泛义对立统一中,以我们主观概念习惯来理解,就是说,他的决定是天衣无缝的,没有我们主观概念中所习惯的那种意愿的改变,造成这个问题,是我们虽然相对脱离了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去认识本质,理解到一个创造的存在,但是,依然没有相对彻底地脱离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当然,绝对的脱离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一种试图追求运动的重合,其本质就是重合“万物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认识到了万物的创造,但是我们对于创造的认识依然建立在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中,相比以前,是一个发展,但究其本质来看,依然没有完全脱离自我为中心。对于这种认识,其实是我们的主观概念做了一个“人神置换”,所以我们理解万物的创造,不是在对立统一中的立体逻辑,而是我们主观概念所习惯的直线逻辑,也就是我们会理解“万物的创造”就像我们认识世界一样,去创造,这样,“创造”就成了终极的创造,进一步推演,运动将停滞,因为“创造”成了运动的终点,他是在脱离对立统一原则而回归到唯一点,当然这是我们主观概念认为的。创造的本质,是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遵循无限循环、类似圆、不重合、没有绝对的开始和结束的运动轨迹。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万物的创造,如果发生了随意改变,那不就意味着,要重新造一个世界,不就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终结了吗?从这儿,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人类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概念习惯去认知未来,然而未来(事物的本质)不可能是你的主观概念习惯所理解的那样,所以这种主观概念所延伸的想像力,对事物本质认知是有偏差的。起初,这个偏差可能很小,使我们错误地认识我们认知的事物本质,但沿着这个方向,再延伸下去,这个偏差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到最后(顽固)和本质大相径庭。这和我们目前科学界所做的一切徒劳的探索一样,以主观概念中的物理学,去延伸所谓的想像力,试图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物质起源),这明显是个错误的方向。物理学的形成,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主观概念的确定形成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的积累,形成一个我们归纳的学科。这种概念所延伸的想像力,它的概念方向仍然建立在以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上,然而事物是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发展的,也就是说,今天的物质和明天的物质,在本质上,不是同一个物质。我们用昨天认识的物质,在今天去看明天的物质,虽然它还是那个物质(那是我们主观概念认为的),其实此物质已非彼物质,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认为还是那个物质,但它已经有了认识偏差,那么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这个偏差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大相径庭,以错误告终,其本质就是守株待兔。

阐述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抽象,抽象在于你的主观概念。我们要看“明天的物质”,那必须是一个“明天的你”,而不能是“昨天的你”。你必须通过领悟接受一个哲学授予作为前提,也就是说,你的所谓想像力(哲学授予所拓宽的思维空间)要和物质的运动同步,你才能认识到“明天物质”(事物)的本质。

保持现状,最大的能动,就是我们主观概念中最自信的科学。这可能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你回顾一下人类历史,就理解了。从古人类的殉葬、祭祀,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到布鲁诺被烧死在十字架下,这不都是人类在最自信的科学中的表现吗?现在你认为荒唐,但是当时的人类是充满自信,认为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当时的科学表现。试想一下,如果以当时的科学,保持现状,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人类还会有今天吗?但当时人类的科学自信,认为可以保持现状到今天。这和我们今天科学自信的认为,保持现状到明天(未来),没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说,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开启人类新纪元的这把钥匙在我们这里,不论是我们自己拿出钥匙来,还是别人打着我们拿出钥匙来,在对立统一运动中,我们都要拿出这把钥匙,打开这个世界的锁。

人们对于打开这把锁,所要出现的方向,会更感兴趣。我领悟到的哲学授予,在对立统一中延伸一个意识方向,这个意识方向能够有一个表达。在这里,我还要重申,不论你脱离还是没有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你都必须要克制自己去理解。哲学授予是全人类的而不是我个人的,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的自我强大那样“我更俱智慧还是你更俱智慧”(说穿了,这是个非常原始落后的概念)。

一个哲学授予,它赋予整个人类,在对立统一运动中,人类产生一个主观意识,这个主观意识通过某个点表达出来。然而这个表达点,也是在对立统一运动中出现的。这个表达点(我)所面对的对立统一,相对更加广泛,中国有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我所面对的对立统一,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住的,能经受住的,不一定能面对这样广泛的对立统一。所以,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强大去争你强大还是我强大,或者是变为己有(抄袭),因为这样做将毫无意义。

这种表达,不是我个人的意愿所致,也不是你的意愿所致,是人类的共同意识所致。你要做,是在违背对立统一原则,在违背我们的共同意识,其结果,就像我们历代那样,将一个美好的哲学授予变得似是而非,这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古以来这种代价已经不少了。不如你去跟着这个概念,进入一个方向,你一定一定要告诉自己,你不是在跟着我的方向,你是跟着通过我来表达的创造(神)所赋予的、我们必须遵循的对立统一的方向。如果你非要去认为你智慧还是我智慧,其实你是在和创造者(神)争智慧。你需要的是敬畏,因为你没有创造你自己!

对于这个方向,我不是创造者,我只能表达一个方向,而不是我们主观概念所习惯的一个具体(主观认为的现实预测),可以透过我们的现状去看未来。当然这里面,要遵循对立统一运动的原则,沿着哲学授予的方向,不单单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主观概念延伸的范畴),脱离主观概念,接受(新的)哲学授予,不是说抛弃主观概念,这样好象更彻底,其实它同样违背了对立统一原则,从而不符合一个逻辑。物质(事物)的存在,在对立统一运动中,不是人主观概念习惯所认为的“产生到消失”,这种概念是主观概念的一种表现。事物(物质)存在于对立统一运动中,而我们的主观概念在物质存在的运动中形成了一个认识概念,这个认识概念相对物质(事物)的运动是主观停留的,所以运动不断继续所形成的表现,和我们当初的主观概念的认识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了。那么我们会认为,我们主观认为的那个物质(事物)不存在,消失了,其实它依然在运动中,只是你的主观概念已经无法去认识它,这就需要人类不断的出现哲学授予,驱使你脱离主观概念去认知运动中的事物(物质)本质。

人类主观概念的顽固,一个极端表现就是人类的科学自信,殉葬、祭祀、耶稣事件、布鲁诺事件,这都是当时科学自信的表现。当人类出现一种空前的自信,毫无敬畏可言,对自己主观概念(科学)胸有成竹时,其实就预示着人类的主观概念已经极端到了顽固,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如果没有哲学授予,只会自取灭亡。

我们当今的科学自信,已是空前的极端。认为我们主观概念所延伸的科学无所不能,我们的存在完全由我们自己来支配,其本质又回到了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中,又进入了那个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创造未来的误区。看看我们都在做什么,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科技,不是武器,就是生化,要不就是转基因工程,沿着这些科技方向走下去,就是人类的毁灭!再看看我们当今科学所探索的,不论是寻找上帝粒子,还是引力波,还是宇宙大爆炸,都是在试图以自己的主观概念(经验知识)去延伸,想获取新的概念(认识)。这些行为,只要你静下心来,就可以看出它完全不合乎(事物)逻辑。我们脱离主观概念,确立了一个被创造的“创造”(神)的概念,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强调一下,这是脱离主观概念接受了一个哲学授予的结果),然后延伸了新的主观概念,想通过主观概念的延伸,去发现“创造”(神)。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创造”(神)使你被创造,然后我们去剖析“创造”,找到“创造”,其本质,很明显又回到了你自己创造你自己的概念中,也就是说,是你创造了“创造”(神)。

人类的主观概念习惯,对于物质(事物)的认知,总想以旁观者的状态脱离万物去清晰地认识,其实这正好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在这里,我要说,我们所谓的“清晰”的认识,永远做不到。不是说我们不去对本质做认知,是说,我们主观概念认为是不符合对立统一运动真实的方向。我们做不到,是因为物质(事物)的存在永远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不会像我们主观概念习惯认为的那样有分秒的停留,人类主观概念的疑问,将永远存在。如果哪一天,人类没有疑问了,那说明物质运动将不存在,一切将不存在,当然,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不论人类主观概念是多么地想去创造这个世界,但人类依然是被创造的,依然要遵循“创造”(神)所授予的对立统一运动方向。

所以,打开世界这把锁(顽固主观概念),这是人类一个相对“大”的类似“轮回”——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方向,更多的是修复我们以主观概念顽固所背离对立统一原则这个主观方向。和当初人类所出现的,接受哲学授予来修复“人兽”状态有类似性,不同的是,当时是手里拿着石头的“人兽”,现在是手里拿着原子弹的“人兽”。这样说,会有人接受不了,一个事物的出现,它要经历类似“轮回”的完整。我们主观概念的顽固,就标致着初始那个自我为中心自我强大表现为“人兽”的主观概念的回归。当然,这个回归,并不都意味着悲哀,它同时也标致着一个事物(物质)类似“轮回”的完成,将有一个新的类似“轮回”出现。也就是说,“旧的”事物(物质),经过一个完整(顽固),它就会破灭,走入一个新的事物(物质)存在(运动)中。

事物的形成,它要经过一个完整的过程(类似轮回)。对待这个问题,人类是有误区的,我们往往会将这一过程,同我们的主观概念的认定而做出一个符合我们主观概念习惯的逻辑判断,就是我们说的“规律”,然而这个“规律”的出现,让我们的认识,将一个运动中的事物(物质)固定了下来,这就让我们产生一种“听天由命”的概念。事物(物质)存在于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也就是说是变化着的。我们所认识的规律,受主观概念的拘限,是有偏差的,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将它定为类似规律,这个类似就出现了一个空间范围,也就是说我们不完全在“听天由命”,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我们有我们的对立能动存在,当然,我们有时也会进入另一种误区,那就是“人定胜天”。将我们的对立能动凌驾于对立统一运动之上,这也同样毫无结果。我们只能在运动中遵循对立统一原则,寻找平衡点,把握最佳运动方向。(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