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红楼清话 //www.sinovision.net/?982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俞平伯的疑惑

已有 1730 次阅读2011-10-27 07:31 |个人分类:文化新闻|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红学研究,越研究越糊涂。对此,俞平伯先生曾在《乐知儿语说〈红楼〉》中说:“ 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 ”又说,“笔者躬逢(红学)其盛,参与此役,谬种流传,贻误后生,十分悲愧,必须忏悔。”

其实,俞平伯先生一生迷糊的一椿迷案,即来自其老师胡适先生。笔者曾写出此问题,见本

博客 http://fycck99.blog.hexun.com/69556812_d.html 

下面是俞平伯先生疑惑的问题,原文见其上世纪50年代再版的《红楼梦研究》书中“红楼梦正名”一文末的注解。

俞平伯的疑惑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fycck 2011-10-28 09:06
关于程序差异的问题,最早是俞平伯1952年左右提出来的,到胡适1962年逝世的时间不短,期间,胡适关注过俞平伯对于在版本的修改差异,并在有关通信中指出修改本的变化之处。但是,胡适为何久久不回应俞平伯的疑问呢
回复 fycck 2011-10-27 07:46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跋
2006-11-2 8:00:00 来源:易文网 作者:文怀沙
五四运动以后,有若干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热情地采取排斥的态度。另外有一部分人则在冷静地撷取宝贵的中国文学遗产,细心地爬剔:这,我们可以认作是一种肯定文学遗产的第一部分的工作。前者虽不免是武断的摒弃,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自有其革命的作用。而后者的态度与业绩也是应该被我们承认与接受的。我们知道在今天作为一个真正的唯物史观者,不该再执著地无原则地讳认昨天。新兴的文学不能从天而降,它必然有所承受:这正有如一个新的生命,它必须是从另一个旧有的母胎中产生出来。自然,这不能只被意味到属于同一个模型的影制。所谓承受也只是通过发展历程所变化的结果:更具体地说,承受也者乃是通过各个不同角度的钻磨,有步骤地企图廓清历史的尘雾以求真实;次一步才能对某一特定的作品,予以正确的评价。

  基于以上的看法,我们只要是读过平伯先生将近30年前写的《红楼梦辨》,首先不难认识到平伯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历史遗产抱着如何严肃的态度。其次我们不难认识到平伯先生何以对《红楼梦》发生了如此丰饶的兴味?乃至于不惜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寻绎这本书中若干被人漠视的部分。他的史癖趋向于红楼梦的程度简直不下于乾嘉诸子对于典籍的诠诂。总之这不会是偶然的事。至少,我们可以体味到这正是平伯先生对当时的新旧学究们所提出的一项抗议。虽然有极少的部分的人,过事偏激,不能了解到这一层用意。我想平伯先生也无意赢得这一部分人的青睐。

  我们知道《红楼梦》一书是18世纪中国最负盛名的小说,著者曹雪芹原写定80回,以后还写了一些,大约有30回,并没有完成,这一部分不幸被散失了。所以那时以抄写流传的都只有80回。后来经高鹗补写了40回,到1791年,程伟元为之排版,合前共计120回,称为《红楼梦全书》,流传得很广。高程二人都不说明补作的情事,却自称是从多方面所觅得曹芹的原稿,以企图蒙混读者。这个谎话经过了一百多年没有被人拆穿。平伯先生当他还在青年期时,即在努力考辨这个问题,《红楼梦辨》的写作主要是企图恢复红楼梦的真面目。该书成于1921年,1923年出版。它的目的大体说来有二;第一是辨伪;辨明高鹗续书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价值在那里?是否合于曹雪芹的原意?第二是存真;看80回内有些什么应该商讨的?再看后30回还剩了什么佚文遗事可以搜辑的?总之,通过平伯先生严谨的治学的态度和方法,使他在这部书中获得相当良好的成绩。可是由于当时被材料所限制,若干论据还不能完全坐实。

  自从发现了脂砚斋评本石头记以来,曹雪芹的创作心理过程,逐渐弄明白了,同时《红楼梦辨》中若干被人目为大胆的假设均已得到了证明。因而我认为《红楼梦研究》不仅是《红楼梦辨》的改版,而是把辨伪存真的工作更推进了一步;非但高程续补迥异原作,已成铁案;而曹雪芹未写完的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亦可以窥见大体。

  作为《红楼梦研究》的第一个读者,在我已感很大的光荣。又承平伯先生嘱我写下个人读后的意见,我不敢违命,只好不厌辞费地交纳出我这些不够成熟的理解。

  1950年12月12日于北京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