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oshihuanghe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389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险企等国家金融机构骗取百姓投保金是对百姓经济命脉的扼杀,极大损害国家形象 ...

已有 2098 次阅读2015-12-27 00:18 |个人分类:经济反腐|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羊城晚报, 中国人寿, 工作人员, 保险公司, 保险理财 分享到微信

央视曝光“分红险”陷阱:保费贵100倍 收益比存款低
http://finance.qq.com/a/20121218/002794.htm
2012-12-18羊城晚报-新快报 6 大字
央视曝光"分红险"陷阱
综合央视报道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所谓的分红式保险理财产品,堂而皇之地在银行销售,其承诺的高收益甚至比同期的银行存款的利息还要低。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片面地追逐利润,故意隐瞒收益率等关键问题,误导消费者。
案例
违背投保人意愿承保
五年前,重庆的肖太太去某银行存款,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一款某某人寿的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比存款高,肖太太就把儿子打工寄回来的两万元钱交给了工作人员。双方约定,每年交2万元保费,连交5年,保费总计10万元。其丈夫肖先生知道后,马上赶到买保险的银行,想挽回损失,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却表示,要退只能退13000元,这让老两口无法接受。
而且,仔细研究保单以后,肖先生发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自己的老伴,肖先生反复与保险公司交涉要求将被保险人改为自己的儿子,银行在2008年,也就是第二个缴费年度对缴费收据上的客户名称作了修改,变成他的儿子。然而,五年后肖先生的儿子回家发现,这份保险的被保险人根本没有变更。保险公司只是把投保人的名字改成了儿子的,母亲仍然是被保险人。这与肖先生一家人的投保愿望完全相反。
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肖先生的遭遇其实很常见。
专家算账
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低
金融学专家王成祥仔细研究重庆肖先生的保险后表示,这份保险表面看起来很诱人,肖先生五年分期投资总共10万元,得到了一个表面看起来为21.54万元的保障,同时还有4066.33元的收益。但通过计算得出,假设这个保障是真的,肖先生也亏了一大笔钱。
首先,王成祥随意选取了一款保障期为十年、保障范围基本一致、保障金额超过25万元的保险作为参照,这款产品分五年缴费,每年仅需375元,一次缴清只需要1500元。“如果把买分红型保险的十万元钱存银行,存款收益比分红险收益多将近7000元。”
而实际上,肖先生的保险从来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过21.45万元的保障,按照合同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障最高的时候也就是第五年,他的实际保额仅为基本保险金额21.54万元加上所谓红利保险金额9000多元,再乘以保单年限5年与保险期限10年之比,也就是再乘以50%,即保障最高时,保额也仅为112486.695元。保险法专家指出,这种计算保额的方式匪夷所思。
保费比正常险贵100倍
保险法专家陈欣指出,肖先生这款保险并不具备保险的基本特征,按条款规定,以肖先生2012年的实际情况为例,他支付了10万元所谓保险费,最高时也只得到了11万多元的保障。即便按这个最高保障算,其保费与保障金额的比也仅约为1∶1.12。而按照随机选取的被保险人年龄相似、保障也类似的保险产品计算,保险保费与保障金额之比一般都在1比160以上,也就是说,这款分红险的价格是正常保险价格的100倍以上。
一般正常险(某例)
保费
375元/年
整付 1500元
保障额
25 万元
保障期
10 年
另存银行收益
12400 元
央视曝光险保费
5年100000元
保障额11.24万
保障期十年
红利收益4066元
相关链接
保险投诉销售误导超八成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公告,今年前三季度,保监会和各保监局收到涉及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达到了1252个,占人身险销售误导投诉的59.90%,主要表现为销售时过高承诺产品收益、故意隐瞒免责事项以及将存单变保单等。
小贴士
真正的分红险分红无保底
专家指出,真正的分红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互助型保险公司,买保险即为入股。另一种分红险是作为保险营销手段产生的,保险资金必然会产生闲置,闲置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有可能产生利润。如果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返还给消费者,就叫红利,但这个红利只是营销手段,不是股份带来的,而且红利没有保底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3 07:03
既然民主法治跟不上,就应当严格限制金融自由市场化。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3 06:58
保监会消保局忠诚人士披露,多数投诉没有效果,险企对抗非常厉害。实权领导不愿从源头保护消费者。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3 06:55
在非民主法治的社会里,侵权易维权难,何况国家金融机构侵害百姓!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3 06:53
应在各金融机构墙上悬挂金融监管政府网站及投诉电话公示牌,还有商业保险以及银行证券风险提示牌!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3 06:48
关注被骗返贫现象,维护百姓经济命脉!
回复 woshihuanghe 2016-1-11 07:22
光曝光还远远不够,要坚决落实公平正义的法治,还被骗者公道!
回复 woshihuanghe 2015-12-29 23:08
国家监管效果不如人意,骗子至今仍在我行我素!
回复 woshihuanghe 2015-12-29 10:13
金融是百姓经济命脉,若被国家金融机构扼杀,那太恐怖了!
回复 woshihuanghe 2015-12-27 01:57
公正的民主法治落后于市场发展是一种悲哀!
回复 woshihuanghe 2015-12-27 00:36
大家可百度搜索“分红险骗局”阅读国内有关分红险骗局的报道,并登录中国保监会官网查阅历年及以往各季度有关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就会发现,中国人寿内部管理有多么不负责任,即使穷人被骗也难以幸免,骗百姓的晦涩合同及袒护公司自身的片面性回访依然大量存在,这源于经营者的居心叵测与严格民主法治监督的严重缺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