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ww.sinovision.net/?257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磊:取消任何形式的抵押贷款制度,储户存款须缴纳管理费(原创首发) ...

热度 1已有 1690 次阅读2012-3-10 04:39 |个人分类:宁磊---理论、观点、发现|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抵押贷款制度能够加剧贫富差距,财物越多的人和企业,越容易获得贷款,财物越少的人越不能获得贷款,这样,就必然是财物越多的人财物越来越多,企业越大的越来越大,这种巨大差距造成社会和市场没有活力,一旦垄断形成那么就必然永远垄断下去,除非大垄断者之间才能淘汰对方,这样,就更加垄断了,当垄断到一定程度,引起社会动荡来一次财物大洗牌,于是又一轮积累垄断然后消灭垄断的过程又开始了。所以,任何形式的通过抵押获取贷款制度都是不公平制度。
不能经营抵押贷款,那么银行可能就会失去贷款这样一大块业务,其实,银行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银行的贷款服务跟社会公平进步相违背的话,那么银行的贷款业务就应当停止。
银行的贷款业务没有后,那么银行的收入来自什么地方呢?银行的收入还是从银行的业务和服务中获得。
人们将钱存到银行,实际上是委托银行管理财产,那么就跟一个东西交给另外的人保管一样,必须要缴纳保管费,银行管理储户存款跟保管公司管理客户委托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劳务付出,所以,储户到银行存款是应当缴纳管理费的。
那么,如果储户存钱到银行的时候,不但没有利息收入,还要缴纳保管费,谁还给银行存款呢?其实,现在的存款利息已经非常低,存款到银行的作用已经只剩下保管功能了。任何个人如果想保护过多现金的话,能力不够,能力具备的话又要投入很多费用支出才能具备保护较多现金的能力,就是银行还会有遭到抢劫的时候,所以,个人保管现金是不可能的,大额现金的时候,人们必定会选择将钱存入银行,所以,这项收入应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除了通过储户存款获取收益,那么银行还能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也就是围绕钱的管理的事情给储户提供很多服务项目,从中获得服务收益,对于储户的存款,银行不能动,存入多少,就保管多少,直到储户取完为止,不然,只要储户在银行存款,那么银行就能从众多储户中获取收益,支付银行的运行费用,就是说,银行永远不赔钱,或者说赔钱的可能非常非常小。
借钱还钱只能在民间单独的个人之间进行,个人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不能借款还款业务,国家法律不承认企业和个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借款还款事项的合法性。法律只承认个人与个人之间借款还款的合法性,当有人借钱不还时,法律可以强制执行,无力偿还的,法律将判决不须再还款,就是说要将钱借给别人,那么必须首先要明白当借钱人无钱时是有权利不还的。
如此经济就没有了泡沫。
当银行里存款过多的时候,那么社会上生产能力必然要大大降低,于是物价就必然要高起来,那么存款到银行的人们必然要从银行中支取较多存款,投入社会,如此,社会上生产能力将高一点,产品多了时,那么产品价格要降低,人们又有较多钱要存入银行,之后,价格又要高一点,储户又要从银行中多支取一些钱。
在各家银行自负盈亏的经营中,那么,储户存钱到银行的保管费必然会在一个合理并不怎么高的水平上。
只是,储户存入银行的任何钱款,银行除了从中留下保管费外,不得对本金有任何动用,只能等储户去支取。
这样,银行从贷款盈利转变到从储户中收取保管费盈利,社会经济的模式将转变到以一定进步为基础的增长,而不是以钱生钱的泡沫经济模式。这样将不太会有大垄断,只能有多个人合作的股份制公司,因为,人们要做事情,就必须好多人将钱凑到一起,才能做出大事情,而虽然是大事情,但是共同属于好多人的,一平均必然个人的财物不至于很大了。
现在的抵押贷款模式和存款长息模式,是不断使经济越来越泡沫化的模式。
取消任何形式的抵押贷款,对任何储户都收取保管费,那么资金并不多的低端客户将不再到银行去存款,人们也不再热衷于要越来越多的钱,转而会求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从对钱的贪婪到对做事的追求,将改变人们的社会心态。
这种模式可能很多人会不能理解,不要紧,比较超前的东西,一般人总是要过好长时间之后才能明白和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江南烟雨 2012-3-10 04:54
银行不是为社会服务的, 是为股东服务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