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在榕树下 //www.sinovision.net/?359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文学、生活、爱在榕树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论卡夫卡小说整体艺术特征

热度 1已有 2641 次阅读2012-2-27 10:03 |系统分类:文学| 卡夫卡, 小说 分享到微信

卡夫卡是20世纪小说史上伟大的作家,而且尤其在揭示现代主义这一新的文学创作主题中的作用及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也是20世纪文学创作中首次将人的个人命运与复杂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从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大多在传达一种深刻的寓意,即人在生存的世界中人面临的各种逆境或变异。卡夫卡通过小说精准的表达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人如何在现实与想象中去扮演一个角色。从而表达出人在现实面前将遭遇怎样的挑战与牺牲,卡夫卡某些作品通过童话般的故事,其中不乏尖锐的讽刺来揭示一种主体,寓意深远,发人省思。
  
  卡夫卡的写作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心理学的那种潜意识的自由发挥的写作,因为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空间。他的作品紧紧的围绕在以人为活动中心的周围,将个人的一种经历或感受紧紧的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去传达一种意识,什么意识?人在现实面前的一种痛苦,或者是寂寞,或者是空虚。他用一种超现实的眼光去审视着一切,去注视着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事。
  这种极具个人化的张扬与紧张生活的记录与全部,远远高于生活本身,高出实际很远。他用一种永远是尖锐的那种灵活的姿态,去面对现实,去勾画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他的艺术和表现,常常给我们一张张清晰而陌生的面孔,这张面孔朝着夜晚,那些夜晚的思想就茫茫的侵来,寒冷的感觉瞬间就会袭遍全身,几乎要将人摧垮。
  卡夫卡的作品,时时处处在透露出一种现实世界对灵魂的侵扰是连续不断的,几无中断,有时压抑得人快要窒息喘不过气来。但是,卡夫卡通过艺术再造完美,将这种冷酷的侵扰一波波转化到梦想的奇幻的世界中去,从而变得精疲力竭,仿佛一个废弃的中转站。他用一种奇特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我们又只能通过其作品夸张的手法,酣畅淋漓的去体验。
  卡夫卡的作品始终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个人的命运永远是悲剧性的。一种被时间所消磨的易耗品,但这个易耗品又是一个活动的物体。一个很容易又能感知感觉的东西,时时刻刻萦绕着或者困扰着我们得灵魂。一个布朗运动的分子,一张容易满足的普通人的面孔;就是这样一种矛盾和对立,让我们随着作者与作品在现实与梦幻中来回穿梭,徘徊不定。“卡夫卡凭着他那圣灵般的智力,分明洞察到人类存在的危机,即那日甚一日的“异化”趋势,他急欲向世界敲起警钟,对人类生存状态及其合理性提出质疑。”
  在某种程度,感受力激发到生存的极限,批判和对抗时时处处也就存在于现实。当现实过分的压抑一个人的精神和内心,那又绝对不存在任何妥协的可能。除了礼貌之外,除了过分的强调一种精神意志之外,表现又有一种自我的坚定与不移。不容质疑的见解,尤其是在卡夫卡作品总体上来讲,现实超越的是永不满足的个体。卡夫卡通过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分裂,来详细解读了生命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给了我们读者一个精神上的享受。
  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度,站在那个显露人类最优秀分子弱点和缺陷的角度,作者的双眼在不停地环视,不断地挖掘所有人的内心,也包括自己。他在努力寻找一切证据,以此来进行讥讽和嘲笑,一个幽默调侃的人,一个忠实的漫画家,作者与作品其实质是在为人的灵魂而工作和付出。
  卡夫卡作品中事物的细节图像和语言的距离是最短的,而时间也是有限的。前者保持着广阔的一般,而语言的感觉是即兴般的,感触最深的和事物的存在方式合为一体的,它们不能相互分离,按照出色的灵感进行融合。而后者是在诠释一种生命的本意,谁都是自然界的一个个体,而存在于整体中的这个个体,又是充满险象,有可能在劫难逃的。
  作为最强烈的情感,要获得最自然、精确、冷静地思考与表达,是很难的。词的本身是表意的单位而并非表情的单位,它们服从于一个最高的灵魂的旨意而充满随机的最大的灵活性。尤其强调整体性,几乎就是一种灵魂的坚定性,为了表达完整的内心而需要一个完整的形式,精致的形式来包容。卡夫卡用最完整与完美的表现形式,用超乎想象,似乎又合乎逻辑的思维来展现了这一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
  甘愿被摧毁的意志意味着永远不可摧毁,刚柔并济,以柔克刚,那种老子的思想正符合卡夫卡的胃口。因为本质上相通的精神实质会自然的相互吸收和利用。而所谓永恒,就是从现实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光芒永照大地。
  卡夫卡曾戏谑说自己笔下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是图像。其实他的语言的逻辑性和悖谬是常常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觉他的作品有时像天书一样,我们是很难去真正领会其真意的。他的作品充满着悬念,甚至有时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和传统的概念稳定,经验充足的文字相比,他的文字是提供给猜谜者的谜语。但这谜面也太大了,大到要将你的生存的所有因素全编织进去,仿佛你的白天之梦穿过你沉思的慢慢长夜。悖论,寓言,象征,图像,一种理智的考验,或者仅仅诉诸你的理智,你在看墙上的一张抽象派的画作,动作,色块,随意的线条如一团乱麻,可你仔细一看,根根都优美,活泼,精致,漂亮,这是艺术细微处的魅力,作者精雕细琢后又让你绝对没有丝毫的挑剔。他就是这样一种个性化的表达,让你在现实中深刻领会到的一种超强意识。
  卡夫卡的想象是一种持久的想象力,一种图像之间的联系能力,它不但破了经验的界域,也破了逻辑的界域。想象这种想象力的漫长路途,是有着强烈艺术美感而非局限于经验的领域,为习惯的经验所截止。或者,它本质上就是不属于任何理论,也是反传统,反对一切墨守成规的,一种最为根本的颠覆,它为世间投影勾画最为精致的轮廓,勾勒人间最尖锐的矛盾与冲突。时代最讳莫如深的伤痛和难言的痛苦,总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艺术的最强烈的效果,避开你所有肤浅的情感感受力,而直接诉诸你的灵魂,理智的矛盾和冲突。一种深深压抑的在漫长的黑夜里所累积却无从表达出来的一切。这就是卡夫卡精神世界里突破现实,达到艺术与精神再造完美的精髓。
  卡夫卡总是游离于现实与精神之间难以突围,他在现实的清醒的意识状态下很难做到圆满,他总是在不断的幻想;总是在以意识的逻辑语言为出发点,辅以精神世界里的图像,描绘一张张另有可能的玄机。他仿佛受困于现实,又仿佛在现实中无拘无束任思想遨游。
  看卡夫卡的作品,理解卡夫卡本人,我们要不拘泥于文字表面。要从现实的逻辑中去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更不能陷入逻辑、经验和习惯的悖谬当中,我们要像一个感觉经验的仆人,一个被自我的习惯死死摁在尘世泥尘中的人一样去理解作者与作品。从而完全掌握卡夫卡小说艺术表现风格与写作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2-4-22 14:40
今天重新再读,不敢相信这篇文章处于90后之手,把中国这方面做研究的教授都干掉了八九不离十了。如此精准的通透,让我傻眼了,奇人之作。不通读那是历史片段此方面所有书籍并领悟透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卡夫卡的东西我忘了很多了,其中两种观念或是写法这辈子大概想忘也忘不了了,其中之一是生命介于两个物体或情状间时的瞬间含义。他是用童话般的眼睛怀疑和论证所思所见的人。他老是让我想起左拉这位作家,都是以一顶万的人,如果读透。无以附加地欣赏。真不敢相信中文网能看见如此清澈高级的文章。万分感谢!
回复 今又是 2012-2-28 00:42
注重看生死之表现的两重性就够了。能看到更多当然更好。谢谢你出色的介绍。
回复 爱在榕树下 2012-2-28 00:28
今又是: 啊,介绍个存在主义的大片给你,或许你会有兴趣深究。是非常高级的片子。叫Breaker Morant。和卡夫卡、萨特的理论有很大关系。要仔细看画面的编排和那样的画面里 ...
谢谢你的推荐,有时间一定看看,谢谢。
回复 今又是 2012-2-27 15:13
啊,介绍个存在主义的大片给你,或许你会有兴趣深究。是非常高级的片子。叫Breaker Morant。和卡夫卡、萨特的理论有很大关系。要仔细看画面的编排和那样的画面里的“寓意”。觉得你会喜欢。不介意我推荐吧。谢谢。
回复 今又是 2012-2-27 15:03
非常好的介绍,尽管有些观点我们不完全相同,大范围上都对了。比方说悖论、心理、灵幻、逻辑和悲情人世的终结情感。
卡夫卡不是由人说人的,如果简单地站在人的常规认识和认识位置上去看有不知道悖论和逻辑,是很难读懂他的。他的文章是段章式的“童话”,喜欢借由无生命的命题反窥人世既定的观念、解释途径和方法,即在反向的自叙和陈述中重新展现生命世界的“真相”,所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也和存在虚无主义紧密相关,之后几乎成了后存在主义的源头(之一)。和萨特不同的是,萨特强调认同虚无后再去界定存在,等于是将事情先推至到虚无;而卡夫卡不是。。。。。。。他喜欢借物说命。人在整个的寓意里是媒介和过程,不是“中心”。
谢谢好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