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畢殿龍 //www.sinovision.net/?539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著名時政評論員、台海評論家。所寫評論注重問題方案的提供。輸入名字在各大搜索引擎均可搜索到作者文章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殿龙: “不战而屈人之兵”关键在“屈”

热度 1已有 1604 次阅读2013-3-20 19:34 |个人分类:軍情參謀|系统分类:军事| 刘源, 钓鱼岛, 不战, 专访, 主权 分享到微信

毕殿龙: “不战而屈人之兵”关键在“屈”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这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谋略,最近因为将军们的频繁引用,而重新提高了热度。鄙人趁此热度,来谈谈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解。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和谋略的最高境界,是政治家和军事家共同的追求。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需要条件的。
 
其一,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大国不怒而威,小国如果没有外援和犯浑,一般不会轻易招惹大国。招惹大国之后,大国如果震怒,不惜一战进行惩罚,小国多会不战而退,服软让步。现代情势下,多是无需出兵,小国都主动让步。一旦出兵,往往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要屈服其国。如美国对中东、北非的一些战争等。
 
其二,两国条件相差不多,但外部和内部条件发生巨变。比如伊朗伊拉克,两国当初国力十分接近。但当打过数年的两伊战争之后,国内支持者和经济发展,以及美英等国对双方的支持力度发生了变化,两国的实力也发生了改变。更大的改变是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严重被削弱,伊拉克不战就部分让步于伊朗等。
其三,两国综合国力相差无几,但彼此对对方的战争意志和军事力量拿不准。

这种情况更多。所以美日都希望中国军事更加透明,以便量化对付中国的成本。而战争意志是自外于军事装备之外的领导层的判断和魄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等战略思想不但总结于中国,中国古代也有很多这样的战例。如,中学课本学习过的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兵》。烛之武用利害关系,说动秦国,瓦解了秦晋联盟,让两国各自从各国的利益思考,不战而退。这种“屈”人之兵,严格来说不是“屈”,是“退”人之兵,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屈辱和服从。
 
郑国自从郑厉公之后,日渐衰微,被晋国楚国交相包围、攻打。郑国左右摇摆,谁来就投靠谁。晋国楚国不战而返。从郑国的角度,看似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实际是别人不战而让自己屈服,站在晋国和楚国的角度看,郑国的屈服是没有意义的。晋国要“屈”的对象应该是楚国,就像楚国要“屈”的对象是晋国一样。郑国不过是晋国、楚国间的一颗棋子。
 
澶渊之盟,是消弭了一场战争,但是这个条约是以宋国赔款为代价的城下之盟。对战力和意志力很差、诉求不高的宋国,似乎也可以说得到保住疆界没有进一步大量流失,能够安享自己的腐化生活,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严格算。也是小战而“退”人之兵。遏制了辽兵继续南下,甚至可以灭亡宋国的势头。但即便这种让步的城下之盟,也不是不战得来的。而是宰相寇准强力催促宋仁宗北上澶州(濮阳)做好全力抵抗、不惜一战的态势,并在澶州城下杀死一员辽国大将,才使得金兵接受当时的条件。如果宋仁宗不听劝告,或者是直接南逃,辽兵就会进一步击溃没有斗志的宋兵。宋就没有和辽和谈的资格而直接被灭掉。至少其谈下来的和谈条件还会比澶渊之盟差很多。
 
并不是实力绝对强大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上形成的一个相对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态势。操作起来不但是高难度,也是需要有坚强的战争意志和过强的军事实力。即使自己实力强大,但没有不惜一战的意志,没有必胜的信念,也是不会让别人屈服的。比如美国,和当年的北越、朝鲜相比,不知道强大多少倍,因为战争的目的不明确、对核心价值维护的信念不坚定,不义之战没有不遗余力的支持等。让当时美国没有人认为值得不惜血本为之一战,多死一人都不值得。美国外部深陷战争泥潭,内部反战越演越烈。实力悬殊的美国大兵压境不但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而因为战争让自己灰溜溜的。
 
古代信息、交通不发达,可以利用信息不畅、战争的突然性等,发生“弦高犒师退秦兵”的故事,以类似欺骗的方法不战而屈(退)人之兵。现代战争不要说,真正地“屈人之兵“很难,让别人不主动挑衅你,都要看自己在维护核心利益时,自己有什么样的意志、实力和智慧以及有多少个铁杆的朋友等。
 
单纯以钓鱼岛问题而论,中国军事实力的模糊和核力量的威慑,以及中央决策层对钓鱼岛事件坚强背后的深不可测,或者是战略模糊,才是让对方不敢进一步挑衅,甚至一夕数惊的关键所在。如果任由军方高层放言,钓鱼岛问题对中国仅仅是个“面子”问题,并且现在已经挣足,无论是中央真正的定调,还是自己的妄言,模糊没有关系,一旦将策略清晰化,都会将之前的努力废于一旦。要想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强硬和对钓鱼岛问题的重视,达到先前的渐渐占取的一点点主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更高的代价。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不战而屈人之兵,稍有不慎或者没有不惜一战的意志和实力做底气,没有经过实战证实过你有这样的意志和能力,来维护自己要维护的东西或价值,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是一种自我退却、妥协的投降主义。清朝就是这样,外国列强要什么给什么,让人家打你都懒得或者不好意思打。
 
中国三十年没有战争,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没有人民的生命财产受损失、迅速发展经济。坏事是,很多国家认为中国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不能打仗、不敢打仗。因为中国数十年来都以韬光养晦、维护得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大好经济发展局面为由,隐忍了许多小国的羞辱和侵犯。中国对周边领海、领土声称有争议的一些国家,同时地、过多的搁置,无疑就是一种纵容。设若各个时期都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中国经济建设的局面未必会中断,持续地局部小冲突,不但可能让问题各个解决,也保持中国有实战的能力,让军队内部不至于安逸腐化到如此地步。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积重难返,很多问题都积到一起不知从哪里先开始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要命的是,这些问题毕竟还是要解决的。时间并不都在中国一方。
 
实力不是屈人之兵的绝对条件。不战而屈人之兵,实行最好的时代是毛泽东及其打过仗的第一、第二代领导人。这是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些领导人的意志和魄力。这些领导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和当时的政权,不惜血战到底的决心,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意志,让当时还很衰弱的中国能够抗衡比自己大几个量级的外国敌对势力。
 
如果中国为了维护所谓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了吝惜民众不要兵凶战危,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答应领土争议国的要求,早早地像和俄罗斯那样彻底划定边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是表象、是手段,“屈”才是最终的目标和目的。显然“屈”是要“屈”别人之兵,而非自己退缩。别人不追,就意淫为别人屈服了。中国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缺少的不仅仅是更多先进的装备,而是更多的智慧、更强的意志和更好的时机与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审视“屈”人的效果和程度,只强调“不战”很容易被视为自我退却。以钓鱼岛而论,两国间的“屈”人之兵的最低标准,也应该是让日本承认和默认争议的存在,而军人的标准则应该更高:只要中国主张的领土还被别人占领,永远都是耻辱,一天不收回,就无“屈”人之说,只能说不战。不战更多时候是种正确的选择,但无需夸大为已经“屈人之兵”,予人笑柄。
毕殿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畢殿龍 2013-3-23 06:35
不希望无端地让别人屈服,就像自己也不能让人屈服自己一样。双赢、多赢应该是一种趋势和更应该容易实现的目标。所以,我们不必为不能使别人“屈”而羞愧,但也不可将自己的妥协退步,换得别人不穷追猛打自诩为屈人之兵。如此足矣。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