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蔡宏伟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89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苏东坡获救的言语策略

已有 922 次阅读2019-2-28 03:59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苏东坡获救的言语策略

 

蔡宏伟(枫泾客)

 

    言语策略,指的是指导我们实施言语行为的方法手段,其目的是如何使言语行为达成最佳效果。古往今来,言语策略运用出色的人,往往凭三寸不烂之舌,或“一言而兴邦”,或“一言而丧邦”。烛之武、苏秦、郦食其、韩愈都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所以朱熹谆谆告诫后人,“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关键要“细密”。

    言语行为的“细密”,主要是要了解听话人的性格,抓住具体言语行为的要害。讲究言语策略与忽略言语策略,往往使言语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一代文豪苏东坡,差点中年夭亡:使他受难,险些被砍头的“乌台诗案”,固然起于小人陷害,但与他忽略言语策略大有关系;让他脱险,促成宋神宗“决不以文字之罪杀人”,则是由他的亲朋好友采取的正确的言语策略所致。

    作为声名远扬的文坛大腕,苏轼对当时由皇帝宋神宗牵头展开的变法、改制工作有不同看法,这时,他可采用的较合理的言语策略,或直言,或沉默。可惜,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湖州谢上表》这类铁定要刊载在朝廷公报上的文章中,发些牢骚,讽刺讽刺新政的某些执行者;在公开出版的如《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这样的个人作品集里,夹杂若干首容易授人以柄的对时政表不满的诗作。这些诗文,对苏的政敌来说,就意味着是苏在向他们进行言语挑衅。李定、舒亶们之所以能把苏东坡陷入“乌台诗案”,抓住的正是苏东坡采用错误的言语策略实施言语行为这一短处。

    苏轼的“罪”其实不是罪,他的胞弟苏辙一语道破天机:“今东坡亦无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指皇帝)争胜耳。”有了名,树大容易招风,不仅一般文人嫉妒他,连皇帝也对他勃郁的才情满怀了酸溜溜的感觉。这时候,杀不杀苏东坡,全在宋神宗头脑里意念的一转中。

想要救苏轼的诸多十一世纪的中国精英,开始寻求合理的言语策略,以使得宋神宗放弃杀掉苏东坡的想法。

    以曹太后为代表的皇室长辈们,用先皇的宽宏、重才来劝导宋神宗开阔胸怀,仁厚为本。他们提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本朝一概不杀大臣;提到宋仁宗当年在金殿点取苏氏兄弟时说的话:“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样一来,宋神宗若决意要杀苏东坡,不仅破了规矩,而且也成了赵宋的不孝子孙。

    以当朝宰相吴充、前任宰相王安石为代表的重臣,则通过褒扬宋神宗的途径,使皇帝该杀而不杀苏东坡这件事,成为皇帝的一大盛德之事。吴充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王安石的奏章很简明,关键话就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皇帝戴上了高帽子,心里酸溜溜的感觉自然消除了不少。

    果然,皇帝挡不住这样的言语行为,下诏说:“朕之所治,虽非圣世,但朕决不以文字之罪杀人,更不会以文字为狱而累罪于天下文人,招致千古不绝之唾骂!”

    苏东坡终于获救。从皇帝的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的言语策略最为奏效。所以,苏东坡在1084年由黄州团练副使改贬汝州团练副使时,专程到南京看望已告老的王安石。1086年王安石去世,朝廷追赠太傅称号,苏东坡起草《王安石赠太傅》一文,对王安石给予很高评价。

    在这次营救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苏东坡的朋友都采取了合理的言语策略。有位当时已退休在南京闲居的高官张安道,差点就帮了倒忙。他写的章奏让儿子张恕送往开封有关的府衙,结果儿子由于胆小,没有上呈。后来案子了结,苏轼偶然看到那封章奏的副本。据说这位文学大师当场吐了吐舌头,额首称幸。原来,张安道的章奏中,居然写满称赞苏东坡“实天下之奇才”之类的话。这种言语策略显然不合理,会加重皇帝那酸溜溜的感觉。

“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说话,写文章,注意讲究言语策略,实在是一桩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君若谓不然,盍试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