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SuperGirl //www.sinovision.net/?736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断桥:《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之一 —— 模糊标准

热度 2已有 1788 次阅读2012-3-10 23:56 |个人分类:方舟子|系统分类:杂谈| 方舟子 分享到微信

作者声明:任何组织、个人,均可在不改动原意的情况下,以署名“破破的桥”或“断桥”的形式无偿使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在讨论之前,首先分离问题,讨论的是“韩寒的作品有人代笔”,而不是“韩三篇和时政评论写得很臭”,“媒体过度拔高或消费韩寒”,“韩寒被神话了”,“中国需要韩寒”这些话题。然后明确定义,“代笔”是什么意思?编辑勘误订正?旁人的少量修改润色?还是大面积的由别人操刀或者口述?这个大家自己想。考虑到本文目的是揭示逻辑问题和忽悠原理,由于形式逻辑成立与否并不依赖于内容本身,因此这些细节就不冗述了,节省篇幅。另外,一些简单的忽悠方式,比如歪曲原意,少量造谣,暗示误导等,手法过于低端,本文并不涉及。

一、忽悠的原理

在方韩大战中,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是个阴谋论和道德感都特别旺盛的民族。——喷嚏网创始人铂程

 

    有句老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

 

    信这句话的傻子们,都挂了。

 

    《让子弹飞》里,六子,向黄四郎的打手,和围观群众们,痛苦地挖开肚子,证明自己付了一碗粉条的钱,吃的也是一碗粉,不是两碗。当然,电影里他的结局还是有点光明的,因为他死后大家毕竟相信了他只吃了一碗,哦了一声,散了。这里我认为姜文处理的不好,正常结局应该是:

 

    黄四郎的打手:吃两碗面,大概要半个小时吧?根据消化常识,有些应该已经进入了肠子,你看,六子明明剖开的是胃,装着很痛苦的从胃里掏出一碗粉骗大家。这完全是欺负大家缺乏常识,肠子里说不定还藏着一碗呢,为啥他不敢剖开肠子呢?

大家依然纷纷嘀咕:没错!为啥他不剖开肠子呢?肯定有假!

 

    为什么事实并不能证明问题?因为事实材料只是个死物,需要人去运用。更多的情况下,没有“事实”,技巧就更重要。在一场舆论交锋中,怎样会胜?怎样会负?它取决于三个方面:材料、逻辑、话语权。

 

    在韩寒“代笔”事件中,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材料:核心材料,对“代笔”一事的证物、证人、证言。
          外围材料,与此事无直接关系的已知作品、访谈等。
    逻辑:对材料的分析、论证。
    话语权:包括你的信誉。以及传播手段,如电视采访、报纸撰文、网络传播等。

 

    一开始,韩寒很有信心。有谁跳出来说,给我代笔一行字,我给两千万!嘿嘿,真是不知世上人心险恶。他说这话的凭的是什么?我来推测下韩寒的心理。韩寒估计在想:我有核心材料啊,我保留了十几年前的手稿;我有证人啊,目击过我写作过程的,至少包括同桌陆乐,同学沈宏伟,潘超安,高中语文老师戴金娜,初中语文老师彭令凤,萌芽主编赵长天,李其纲,高中文学社指导老师邱剑云,寝室长沈杰,作家叶兆言,方方,程郁缀,编辑林青。新浪微博上还有金丹华等同学。那么多人帮我作证(证言列表参见[1])。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你说我把他们全收买了?全骗了?显然不合常理嘛,就算钱多了,收买十几号人,总会闹个分赃不匀什么的吧?总会有个收买不到,或者漏掉的知情人吧?有了这些证据,难道还不能“证实”么?

 

    想到这里,破桥叹气摇头,真是太天真啦,太天真。

 

    破桥当初看见这条新闻,脑中就不禁浮现出了“铁锤医疗骗子”@肖传国的身影。印象中在06年,肖传国面对老方的“质疑”,放出豪言:“任何人,只要能证明新语丝上对我的任何一条指控,每条奖励五万元。”我那颗骚动的八卦之心,不禁满怀恶意地揣测老肖当时的心态:论学术水平,我是准院士水准,专业领域权威。论医疗效果,海内外同事、病人,有口皆碑。论医德,我从来不收红包。特别穷苦的病人,我捐款几万给他们。难道这些不足以“证实”么?

 

    破桥当时看见这新闻,也是这样摇头叹气,太天真啦,太天真。

 

    可见历史一直在重复自己。

 

    最后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老肖赢了名誉权官司,却成了拿铁锤砸人的医疗骗子。如果我是变态漫画家@变态辣椒,光看见那两千万悬赏,一定已经在画文坛大骗子韩寒开着赛车撞人的形象了,标题就叫《韩寒出没,请注意!》,而不会去画什么《代笔终结者》。放一万个心,过段时间肯定用得着。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了材料,你要组织材料,用来说明问题。要说明问题,就需要逻辑。在辩论中,逻辑强的人,能欺负逻辑弱的人。你的材料很强,是铁证,我是捕风捉影,但你就是说不过我。大家称赞破桥逻辑很强,这是谬赞了。我一般。上网十五年来,在中文网络圈里,我所见过的逻辑最强,最精于诡辩的高手,应该是芦笛。因为他那篇《民主恩赐论》,我明明知道是错的,但看第一遍居然就把我说服了,完全看不出任何错误。连着反复看了几遍才看出其逻辑陷阱。

 

    那如果你的材料和逻辑都很强,就赢了吗?不是这样。你的材料再多,写的再好,传播不出去,没人看见,记者不给你发,电视不让你上,粉丝你比别人少一百倍,其热诚和时间也比对方少,那么你就必败。在阵营战中,如果没有一个转发节点,没有很好严密的组织,一边人再多,也比不过人家很少一群人。我看很多朋友瞧不起@张放老师,不怎么会辩论,老帮倒忙。他在《环球时报》上写的那几千字文章,材料、论证啥也没有,通篇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韩寒你投降吧!”。但你可别小看人家,因为发行几百万份呢。媒体,是话语权,受权力、资本、目标人群的控制或影响。意见领袖,是话语权。另外说几句闲话,意见领袖的话语权来自于替代和帮助某个人群说话,这群人的每一个转发,都是其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是不可怕的,因为其话语权受拥护者的钳制,一旦他想“杀戮群众”,那么话语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群众喜欢的意见领袖身上。如果又想杀戮权力,话语权就会彻底丧失。

 

    记着三点:材料、逻辑和话语权。要想论战获胜,好好地整理材料,广泛地传播逻辑性强的文章,就能增加己方在论战中的话语权。当然,这只是本文的题外话,意思是请觉得此文写得好的读者努力转发和传播本文,来扭转你们在话语权上的弱势地位,接下来说正文重点。

1.模糊标准

    写本文前,我粗略读了天涯正式整理的几十条质疑总表,加上抽样读了没整理的几百条,预计整个网络有上千条。尤其是自从大家得到了“文本分析”这个利器,学会从小说里找“和现实不符”的证据以后,韩寒的“疑点”在零成本地不断涌现,相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一万条,以便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考虑本文写作的时间大约是二十个小时,额外找材料的时间与之相仿,本文仅仅回复了三条质疑(大家还未必满意),所以质疑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是回复不完的。因此,本文着重说明忽悠和制造质疑的原理,解释制造陷阱的方法,你为何会落进去。剩下的则请看懂本文的朋友举一反三,举三反千,自行释疑并帮助别人释疑。

 

    首先,我从“理性思维”开始讲起。什么是“理性”?很多人往往认为,我用大脑在冷静思考,上网辩论,不冲动,不骂人,就是理性思维。实际上这远远不够。理性思维的关键,在于事先确立一套规则和方法,然后用逻辑去思考和分析,思维过程最重要的是不能违反逻辑。

 

    举例来说,大家通过文本分析韩寒的《书店》一文。认为里头好多场景,什么书店闭架等等,是八十年代的事情,而不是九十年代的事情。而此文韩寒又声称是根据真实购书经历书写的。所以这篇文章,是韩寒父亲代写的。咱们姑且不论这个分析和逻辑是否合理,我们先用逻辑的语言把这个判断标准梳理一下:

 

    标准A:韩寒纪实文章内容应该与韩寒生活体验一致。
    材料:韩寒《书店》一文中的场景是八十年代的,韩寒不可能在八十年代小学生时期去买书。
    结果:因此《书店》一文是韩寒老爸韩仁均代写的。

 

    通过这个标准A,运用材料,得出结果。分析结束。当然这个逻辑的形式相当粗糙,很容易击破(比如韩寒父亲的买书经历为啥不能告诉儿子融合到文章里面去,来否定这个标准。比如指出《书店》文中出现了93年出版的书名等,来否定这个命题的材料)。但最基本的核心是完备的:材料、标准、逻辑、结果。

 

    然后我们看下一个质疑。这次质疑是个录像,在《就这样漂来漂去》的新书访谈上,主持问韩寒书本扉页上的排气管那句话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韩寒很奇怪,这么肉麻的话,是我写的?(斩钉截铁地)编辑自己加的!其实这是编辑从韩寒书里抽出的一句话,写在了扉页上。大家翻箱倒柜好几个月,一本本书,一个个录像瞪着红肿的眼睛看遍,终于挖出了这样的破绽,很多人亢奋了:韩寒自己写的书里的一句话,自己会记不住?这下抓到铁证了吧?

 

    此时我们再把这个铁证按上面那个方法梳理一下:

 

    标准B:自己作品里写的话,应该记得,起码新书发布时,顶多和自己写这段时相隔几个月,应该记得。
    材料:韩寒视频中记不住《就这样漂来漂去》中的一句话。
    结果:韩寒的《就这样漂来漂去》是别人写的。(补充判断:文笔和他之前之后那些作品挺一致,所以都是他老爸写的)


    这个逻辑当然也非常粗糙。比如为什么自己写的就一定不会忘。但是我们姑且承认这个逻辑。现在把这两个质疑称作疑点A疑点B。虽然单个疑点都很弱,但我们把两个加起来,不就变强了么?如果我们找出几十个、几百个疑点,不就很强了吗?现在我们至少找了四位数的质疑,要是你都回答不了,韩寒不就铁定是别人代笔了吗?所以我们只要努力地再从材料中挖,再多翻几本书,多看几个视频,就能弄出更多的质疑,这如意算盘啪啪的。

 

    此时,突然有个人(我们叫他路人甲吧)很讨厌地跳出来:等等,我发现有点不对。


    大家很奇怪:啥不对啊?

 

    甲:大家看看疑点B,这本《就这样漂来漂去》,是写韩寒赛车生涯的感悟和故事。按照标准B,由于韩寒忘掉了书中的一句话,那么它确实应该是别人代写的。但是按照标准A:韩寒纪实文章内容应该与韩寒生活体验一致。这个代笔嫌疑人不会是他老爸,韩仁均还能开赛车?如果我们同时考虑标准A和标准B,韩寒记不住描写自己赛车生涯故事的书中的一句话,按照逻辑,显然应该是另一个赛车手代笔的才对啊。这个会写书的代笔赛车手我们去哪里找?

 

    大家:(一阵无语)。。。。。。。。。。

 

    乙:用得着这么认真嘛,疑点A用标准A,疑点B用标准B,不就行了?

 

    丙:疑点B不能用标准A,韩寒自己的生活经验,难道就不能告诉他老爸,让他老爸写书吗?只有疑点A才能用标准A。

 

    丁:这好像不行,搞出双重标准了。我们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大部分和赛车生活相关的是韩寒自己写的,他老爸或者哪个编辑,就写了少数几个段落。正巧这段被主持人问到了,于是韩寒露馅!

 

    甲:可是我们今天刚贴出了韩寒给@石述思的短信分析啊。根据我们专业细致的分析,韩寒的文字和行文水平基本上就是小学生,甚至文盲水平,连行文造句都不通顺,老写错别字,只会赛车和泡妞,压根就不懂文学。如果这本书大部分都是韩寒写的,卖了几十万册,那他的文字怎么可能是小学生文盲水平呢?我们不是白分析了吗?写了好几个小时呢,手都酸了。

 

    丙:那我们就说这本书的主要故事结构是韩寒写的,然后他老爸润色了文字,不就行了?

 

    甲:那就更不对了呀:

    a.写作品可不止需要文字水平啊。如果韩寒根本不懂文学,就是个小学生文盲,就算文字没要求,让他写个故事,一下子写本长篇?这难度可太高了。你找个小学生文盲写篇文字烂结构好的长篇出来?

    b.如果这不是他和老爸第一次合作,而是合作很多次,那就算他只写了那么多长篇的故事和结构,那也写了好几百万字了。就算再笨也练出来了,文字怎么可能还是小学生文盲水平?

    c.再说了,如果文章是他写的,其中句子都是他老爸润色的,那主持人问到这个句子,他显然应该瞒着撒点谎。而不会说:这么肉麻的话?不是我写的。要韩寒真这么蠢,他能骗那么多编辑出版商,朋友老师作家?一骗13年?

 

    丁:这人是韩粉故意过来捣乱,呼唤群主,把甲从群里踢掉!

 

    所以你看,逻辑非常重要。韩寒把自己写赛车的作品中的句子忘了。这件事,说明,要么通过作品和生活不符的文本分析证明代笔的那些质疑是扯淡要么通过记忆出错、矛盾证明代笔的那些质疑是扯淡要么两者都是扯淡。结果一群完全不懂逻辑,毫无思维能力的人,把这件明明对自己的指控非常不利的事,翻箱倒柜从那么视频里刨出来,居然还兴高采烈地说成是铁证,开始筹划怎么分那2000万了。

 

    大家别看质疑那么多,成百上千,看着就害怕,其实这些质疑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否定。非但不能相加,还在不断地互相抵消。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大家思考:


    (1).这几十个,还有成百上千个质疑,它们逻辑成立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有可能的话在纸上列一下。这些标准严谨么?
    (2).这些标准之间,是否互相矛盾?是否存在任意选用的情况?例如用A标准,能证明A质疑,却能打败B质疑?B标准,能证明B质疑,却能打败C质疑?质疑者们是不是应该先自己打一架?统一一下比较好?

 

    记住两件事,什么是理性的思维模式:
    (1).分析事物。先立个标准、原则、方法,最好写下来,再严格按照这套标准去分析。而不是边分析边定标准。这样很容易掺杂主观性,做到最后,弄成先找结论,然后去订一个趁手的“标准”,那就毫无意义了。
    (2).标准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不能自相矛盾,任意选用,比如我有十个标准,哪个能证明用哪个。那当然啥都能证明。而如果疑点依据的标准都是相互矛盾的,互相打架,那么就算一千个,一万个疑点,其说明力还是零。

 

    大家强烈要求韩寒“站出来”,证明水准。也就是增加“外围材料”,但在这套标准下,任何外围材料只能增加“质疑”的数量。因为这种任取标准的模式下,质疑是可无限制造的。你抛出的新材料越多,质疑就会越多。如同赵本山《卖拐》小品中让范伟出来“走两步”一样,越走越能被忽悠成瘸子。

 

    站出来证明什么呢?有些人说,“证明自己的文学水准,你的文笔明明是小学水平”。有些人说:“证明你有写出《三重门》的知识水平”。有些人说:“谈谈你的创作经历,让我们知道你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还有别的几十种说法。简单总结,就是证明水平、经历和知识,等等。

 

    首先思考一下:评价文学水平、知识水平、创作经历标准是什么?评委是谁?有没有运动员兼裁判员的情况?法官是否中立?

    下一节我就开始说文学水平、知识水平和创作经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2-4-3 15:53
这篇文章谁写的,FZZ?我都不好意思说话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