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sybe121212 //www.sinovision.net/?750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我们应该反省的

已有 2725 次阅读2011-7-25 22:09 分享到微信

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我们应该反省的_图1-1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

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我们应该反省的_图1-2

――事故现场

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我们应该反省的_图1-3

    ――《失去双亲的小伊伊》。“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医生介绍,项炜伊生命体征良好,但肺部、肝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左下肢两个脚趾供血不足,院方将在观察其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情况后决定是否需要截肢。图为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已证实其父亲项余岸已遇难,他的网站叫语文轩yuwen888.com,她的母亲也去了....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原因追问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追问后的反省!

    铁路的硬道理,不仅是路网的数量、运行的速度,更应该是细化的管理、安全的保障。我们的关注还未及从京沪高铁的各种小状况上离开,一起更严重的事故,让铁路交通安全以无比惨烈的方式,再次闯入视野。23日晚,两列动车在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区间发生追尾事故,两列车共有6节车厢脱轨,已造成约200人死伤。

    从这次事故往回看,京沪高铁所遭遇的供电故障、雷电天气等,可能并不只是一条高铁线路的问题,而是在提醒整个“高速时代”的铁路交通安全。如果不是让速度麻痹了安全神经,为种种小毛病找出“不可控因素”“不可测原因”的借口,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完善管理,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次惨剧了。

近几年,铁路的跃进式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也刺激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行。然而,高时速的运营、高密度的班次甚至全封闭的车厢,也给列车运营和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不管多么先进的科技,多么高速的发展,都必定要经历台风、暴雨、酷暑等复杂气候状况的考验,要面对春运、暑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的考验。火车不是在实验室中运行,作为一种与公众生活水平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掌握好高速和安全的关系,尤其重要。

    铁路的硬道理,不仅是路网的数量、运行的速度,更应该是细化的管理、安全的保障。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是用装备现代化的提速来支撑铁路的发展,把发展仅仅理解成硬件水平的提升,安全则被当做一种管理上的软件对待。从2008年胶济铁路动车脱轨事故,到各地高铁不断出现的小毛病,现实一再发出警示,安全才是铁路的硬道理。

    铁路的发展,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铁路事故还是屡屡证明,我们预防和应对铁路安全事故的能力远远不足。不仅仅是铁路,近期安全事故频发。从哈尔滨居民楼坍塌,到浙江、江苏、福建、北京等多处大桥垮塌;从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到长途客运汽车爆炸燃烧,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有着从建设、管理到监督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种种事故验证了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结论:在后工业化的时代,人类正在步入一个“风险社会”。这样的风险更多地来自人类自身,是所谓“人造风险”或“文明的风险”,它是人类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造成的。为大发展、大跨越欢呼时,社会管理者尤其需要保持警惕、完善制度,做好应对“文明的风险”的准备。这是权力的基本职责所在,更是职业的底线道德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南湾仔 2011-7-25 23:42
谎言的国度一切皆有可能,挑战你的极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