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思宁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372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玫瑾反思药家鑫死刑再失水准

已有 2601 次阅读2011-6-9 14:22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李玫瑾反思药家鑫死刑再失水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6月7日就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说:“现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了,但我认为人们对这件事的反思不应就此结束。”李玫瑾教授表示,“这个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一个钢琴过了十级的人能如此行凶?药家鑫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什么问题?而在现实社会中,和药家鑫父母用着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教育子女的人又有多少?希望人们通过反思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再做第二个药家鑫的父母。”(见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11/06/08/1060@7067223.htm)
  思宁认为,李玫瑾教授这次没有坚持药家鑫杀人像是“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强迫行为”的观点,毕竟是一个进步。但是,李玫瑾教授的反思仍然有失专业水准。
  李玫瑾教授反思的第一个要点是“为什么一个钢琴过了十级的人能如此行凶”。
  李玫瑾教授的潜台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理应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会行凶,而药家鑫“钢琴过了十级”还行凶难以理解。从犯罪心理学专业角度看,李玫瑾教授简单地把杀人犯罪心理与文化程度低逻辑地对号,是很片面和武断的,包含了对文化程度低的民众的人格偏见或歧视。其实,文化程度低并不必然容易犯罪,文化程度高也并不必然不容易犯罪。是否“钢琴过了十级”与是否动杀心行凶本来就没有必然关系,就像药家鑫拿刀杀人的动作与弹钢琴的“强迫行为”本来就没有必然关系一样。李玫瑾教授把本来就没有必然关系的事物“强迫”联系起来,正反映了她的“强迫行为”特点。而这种“强迫”联系在犯罪心理学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思宁认为,药家鑫的钢琴级别不应该是“这个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犯罪心理问题,甚至根本就不应该联系钢琴级别来研究药家鑫的犯罪心理。
  李玫瑾教授反思的第二个要点是“药家鑫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什么问题”。
  李玫瑾教授这里的潜台词是:药家鑫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决定了药家鑫的杀人犯罪心理。虽然不可否认,药家鑫的父母采用了望子成龙的严厉的教育方式,但毕竟没有任何报道显示药家鑫的父母教唆或怂恿药家鑫违法犯罪,或者支持药家鑫不尊重别人、自私自利。“在现实社会中,和药家鑫父母用着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教育子女的人”成千上万,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并没有变成像药家鑫这样的罪犯。所以,药家鑫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李玫瑾教授想象的药家鑫堕落成杀人犯的真正原因或者决定性的原因。
  李玫瑾教授的片面性在于,她把研究药家鑫的犯罪心理,局限于家庭教育的狭小范围,试图单纯地用家庭教育的失误去解释药家鑫犯罪心理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李玫瑾教授似乎不懂得,药家鑫除了接受父母的教育,还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上其他人的教育或影响。而且,有文化的药家鑫,除了接受教育,也可以自行学习。各方面的教育和自行学习对药家鑫的世界观和待人处事的理念的形成都有影响的,并非只有家庭教育的影响。比如说药家鑫所谓“农村人难缠”,就不见得是其父母教的;社会上流传的“撞伤不如撞死”的经济算计,也不见得是其父母教的。毕竟,药家鑫不是生活在孤立的家庭中,而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特别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犯罪心理学研究人员,李玫瑾教授只是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药家鑫的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就武断地把药家鑫堕落成杀人犯归咎于药家鑫的父母教育方式,显然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专业判断能力。对于药家鑫的父母来说,李玫瑾如此归咎也是不公正的。从法律的角度看,把一个成年人的犯罪归咎于其父母,也是违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刑责自负的法理的。
  思宁认为,正确的研究方式应该是通过研究药家鑫有关案卷中涉及药家鑫犯罪过程及前因后果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分析。例如,药家鑫备刀的初衷、为什么下车时要带刀、假如张妙真的记车牌号时药家鑫怎么想、药家鑫如何理解“农村人难缠”、药家鑫对连累父母赔偿医疗费怎么想、张妙求情惨叫时药家鑫怎么想、药家鑫第二次撞人是否有意掩盖第一次撞人、药家鑫为什么对交警撒谎、药家鑫为什么会同意父母陪同“自首”等等。另外,再结合药家鑫日常生活及其个性进行分析,综合评判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其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根据李玫瑾教授研究马加爵犯罪心理的先例,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身份,李玫瑾教授本来是有条件或基本有条件进行思宁上述的研究分析的。可惜,李玫瑾教授缺乏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她浮躁地受访当嘉宾,轻率地判断下结论,当然难免因为有失专业水准而遭遇网民的诟病。
    2011年6月10日
――――――――― 
附思宁的有关博文:
《给李玫瑾教授上普法课》http://portal.sinoth.com/sining/1000074420.html
 《心理学研究者思宁批评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药家鑫案讨论会上的发言要点》http://portal.sinoth.com/sining/10000742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