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ozi2015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4904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供应链能力

已有 596 次阅读2016-4-18 22:13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供应链管理, 物流流程, 能力, 人力, 收益 分享到微信

   制造行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供应链建设,行业的供应链水平已大幅提升。但与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供应链的收益却与预期相差甚远。物流规范化和信息自动化的建设,虽说是有一定成效,却远远低于企业的期望,甚至有些时候,规范化的物流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成为了企业的新负担。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认识误区,缺少符合企业现状的规划性和统筹性。

 从供应链历史看信息化的作用    

​    供应链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也就是对这三条流的有效管理,使其互为助力,进而提升供应链绩效。  

    从人类社会第一次以物易物的交易伊始,供应链即初现端倪。只是当时的供需结构简单,只能算是萌芽状态,直到大规模贸易的出现,供应链才真正出现。   

   从古到今,我把供应链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供应链时期,以中国的古丝绸之路和欧洲的大航海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手工作坊,难以规模化生产),物流能力差(畜力为主,运输周期长,运输量少),信息传播困难(路人间口耳相传,辅以信鸽、驿站传递等方式),供需双方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无法有效的组织供应和需求的同步,交易风险大,商品有时奇货可居,有时又无人问津。所以古代供应链时期,由于信息流动性和准确性差,是没有供应链管理的。   

    第二阶段是近代供应链时期,以欧洲工业革命为代表,社会生产从手工作坊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生产力极大提高,同时出现了火车、蒸汽轮船等更高效的物流工具,固定路线的邮件传输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到19世纪30年代,电报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更是实现了一个飞跃。  

    近代供应链,依赖物流能力和远距离通讯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企业主要关注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新市场的占领,供应链管理需求并不迫切。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手段,只能对局部供需关系进行初步的人工管理,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第三阶段是现代供应链时期,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企业制造能力和生产控制能力再次实现飞跃,供应链企业之间地理上的距离也被极大的消除,供需协同,以及更进一步的制造协同已成为供应链的特点,全球化的大生产时代已经到来。 

     现代供应链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促使供应链结构和关系也随之变化,供应链过程中的物流结构更趋复杂,信息流内容也随之越来越复杂,这都使得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成为迫切需求。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使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 

     现代供应链管理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进而组织引导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使供应链过程流程化和标准化。同时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整体结构,使其进一步契合企业当期业务现状。 

     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化系统,即是提供企业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组织管理的工具和平台。    

  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该有序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其中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该与企业当前的供应链能力相适应。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根据企业供应链能力的发展,可以分几个层次逐步进行。  

    1、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  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是以ERP为代表,包括MRP生产计划、mes制造执行控制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管理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同时将为外部供应链提供数据基础和业务协同基础。 

     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正如建设高楼大厦的第一步,是建立牢固的地基。没有这些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企业是难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而只能在供应链中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很多时候,供应链对这类企业更多的是负担而非助力。  所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开始。      

   2、企业供应链集成: 供应链是企业与业务伙伴的集合,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把企业和众多的业务伙伴连接在一起。正如EAI把企业的多个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供应链集成帮助企业实现与业务伙伴的系统集成,为供应链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通道。  

    目前,实现企业间业务系统集成的成熟可靠方案就是EDI连接。 EDI技术由底层的安全传输协议、使用标准数据格式进行业务数据组织的报文、通过多个EDI报文交互过程构成的业务流程三个方面组成,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业务数据、基础业务流程的集成。EDI技术通过安全、高效、自动化、接近实时的报文传输,为供应链业务自动化提供了数据高速公路。 

     近年来,国内大量制造企业正在实施EDI连接,特别是汽车行业,由于整车厂推行AIAG的MMOG标准认证,其中F3条款要求一级供应商与整车厂实现与EDI对接,供应商纷纷上马EDI实施项目。但在实际情况下,供应商端的EDI报文还是以Excel文件格式进行人工处理,这既不符合F3条款(要求数据与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自动化集成),也不符合EDI的初衷(EDI是Application to Application),并且将直接降低甚至消除EDI连接为供应商带来的效益。     
   3、企业供应链协同系统:供需协同与制造协同已成为当前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企业间有效的业务协同,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而更进一步的设计协同也正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基于邮件+电话的协同方式,严重依赖于特定人员之间的联系,因为效率差,跟踪困难,难以流程化等原因,已经不适合当前供应链协同的要求。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与业务伙伴间的协同。      

    常用的业务协同系统包括基于订单协同、物流协同的供需协同系统,基于JIS的制造协同系统,基于项目管理的设计协同系统。      供应链协同系统要求供应链企业间高效的响应,需要基于EDI的数据集成和基于Web的协同平台这两层架构一起支撑,缺少任一层面的支持,会极大影响协同效果。    

   4、企业供应链可视化系统:供应链是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供应链的日常管理就是异常监控和处理,可视化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供应链过程中的异常,并介入处理。  

    同时,通过可视化系统,企业可以发现供应链流程中的瓶颈所在,进而进行流程再造,调整供应链结构,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供应链可视化系统可以针对业务执行层面,风险管控层面,流程优化层面,但其依赖于供应链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的支撑,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构建供应链平台的几个建议     

 不要盲目进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企业业务系统在供应链端的延伸,没有内部业务系统的支撑,供应链管理系统正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在尚未完成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之际,不妨把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放到内部业务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上。

 尽量购买服务,而不是购买软件和硬件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服务于众多业务伙伴的系统,其面向的用户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并且系统应用水平差异显著。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并且具备足够的用户支持能力(Help Desk)。这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维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购买服务意味着同时购买了企业级的安全服务和运维支持能力,这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系统运营与支持水平。 

    购买服务,可以更加快速的上线系统,帮助企业更快的得到投资回报。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业务。    

     总之,企业应专注在供应链业务和协同上,把其他部分交给可靠的服务提供商来处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你只需要做好你的专业。

【文章转载自:壹佰网】

​    苏州快维(www.qeweb.com)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领先的移动化集成供应链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业务协作效率,实现高效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产品涉及SRMSNCMES、条码系统等,应用范围涵盖机械制造、汽车、物流、快速消费品、零售连锁等行业。

    更多供应链行业咨询、成功案例分享,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可申请供应链关系管理(SRM)的试用或点击这里申请试用。

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供应链能力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