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波动哲学 //www.sinovision.net/?5406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普进峰的个人空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论问题

热度 1已有 1018 次阅读2017-3-26 12:04 |个人分类:波动哲学|系统分类:杂谈|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 信息, 能量 分享到微信

论问题

摘要:发展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没有发展。所以,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掩盖问题不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拥有问题意识,可以让我们更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愿意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
关键词: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 信息 能量

现实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问题是大多数问题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少数问题,甚至是极少数问题。我们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才能知道问题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来自哪里

问题是大量存在的,只是我们总是难以感觉到问题的存在。

问题有很多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生命安全的问题,其次是生存的问题,再次是发展的问题。

问题不解决会怎样?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特别是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去面对。如果我们可以更早地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所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会更少。所以,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

问题是我们的发展所面临的阻力。问题按照是否可以暂时回避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在阻碍我们发展的问题和将要阻碍我们发展的问题。将要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是可以暂时被我们回避的阻力。比方说,某重点大学的校门现在对小明是紧闭着的,但是,离2017年新学年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小明不必马上进入这所大学,小明可以暂时回避紧闭的校门对他的阻力。小明现在需要做的是勤奋学习,在高考考场上去拿这所大学的钥匙。我们高考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尽可能早一些感受到高考的压力。同样,我们去实现理想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护,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树立符合自己长远发展的远大理想。个人的理想就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有动力就有与之相互作用的阻力。所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一些问题,理想越远大问题越复杂。通过高考不应该是个人的理想,而应该是个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考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某一个现实问题,决不是全部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但是,我们的勤奋学习是应该可以让我们通过高考,解决上大学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都应该是适合我们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正确树立的理想是符合个人长远发展的理想。

需要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前方的、和我们保持一定距离的阻力,是暂时可以回避的阻力。所以,要想提出问题,就必须提前找到我们前方的阻力在哪里。我们提前找到阻力就可以提前想办法克服阻力。前方的阻力,暂时还没有和我们发生作用的阻力是隐藏的问题。所以,我们往往难以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我们必须提前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并且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克服这种阻力,在我们还能够回避这个阻力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提前试着克服阻力,那么,阻力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无法跨越过去的坎。

二、阻力

阻力有两种,一种是时刻和我们发生着作用,是我们可以克服的被动力,比如摩擦阻力;一种是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突然成为大于我们最大内力的外力。后者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阻力。

我们发展的内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主动力。这个内力的大小会随外力的大小而改变。外力越大,我们发展的内力也就越大。但是,我们发展的内力是有极限的。当外力可以大于内力的极限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我们的内力可以达到的最大值就是我们的内在能力。能力越大,我们所能克服的阻力也就越大。所以,发现暂时可以回避的阻力,如果我们有能力克服这个阻力,那么,这个阻力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克服这个阻力,那么,这个阻力对我们来说就是个问题。如果我们提前认识到这个阻力是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克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能力,让这个阻力不是问题。所以,提前提出问题会让我们赢得解决问题的时间。

解决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我们自身的内在能力来实现,也可以借用外力来克服阻力,还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发展的方向来回避阻力。如果我们借用外力来克服阻力,那么,阻力依然大于我们的内在能力。所以,借用外力来克服阻力可能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如果帮助我们克服阻力的外力是不稳定的,那么,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问题不是那么紧迫了。

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种改变有的也是很痛苦的。如果我们向着某一方向的发展面临的阻力太大,那么,长痛不如短痛,改变发展方向也许会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发展。北上广对年轻人拥有特别大的吸引力,但是,北上广的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其实西部和小城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没有太多的竞争,没有太多的污染,没有太高的物价,也许我们选择以后会觉得西部和小城市更适合我们。我向学术期刊投稿面临很多歧视、很多竞争。歧视主要来自学历、职称、单位三个方面;竞争压力主要来自我不太懂规范,比如我不会引用别人的论文,专业术语的掌握比不过别人,写不出英文摘要。所以,我只能改变方向,把论文发到博客和论坛。当然,偶尔也会向学术期刊投点稿,万一投中了就知道稿费有多高。其实,给学术期刊投稿对我来说没什么好处,他们的投稿指南我研究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稿费可能都不高。也许,我还应该再改变一下方向,那就是写网络小说,虽然这样也许可以挣点生活费,但是,这不是我的长项,肯定竞争不过别人。

阻力其实还有很多种,我文《我们的发展所面临的阻力》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解决问题就是克服阻力,认识阻力可以帮助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信息和能量

我们提出问题就是为了找到问题所包含的信息。信息是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是信息的存在空间。比方说,我们听一首新歌,我们在听第一遍之前是不知道这首新歌的信息的。好了,听完了第一遍问题就出来了,我们还想听N遍。听到歌曲的第一遍会让我们提出问题,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歌曲的信息(旋律和歌词),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包含这种信息的能量。因为这种信息在我们听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只是这种信息的能量很弱,难以释放足够的能量让我们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是能量转移的过程,是感觉主体吸收感觉客体能量的过程。我们听歌,听喜欢的歌,就是为了让我们脑海里能量弱的信息拥有更多的能量。这种吸收能量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感觉,能量转移的速度越快,我们就越有快感。也就是说,某种信息的能量太弱,我们难以感觉到这种信息的存在,当某一客体向着我们释放这种信息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自身的这种信息就会吸收这一客体的能量。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自身拥有这种信息,并且还想持续吸收这种信息的能量。因为我们所拥有的这种信息的能量依旧比较弱,但是,这种能量比较弱的信息已经拥有足够的能量让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这种信息的能量。解决问题就是让我们吸收更多的这种信息的能量,以满足我们对能量的需要,对良好感觉的需要。

提出问题就是获取问题信息的过程。我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信息量,但是,只有极少数信息拥有较强的能量。信息吸收能量不仅需要自身拥有能量,而且还必须有相同的信息在释放能量。吸收能量的物质是感觉主体,释放能量的物质是感觉客体。感觉客体和感觉主体的信息必须相同或者很接近,在能量的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感觉主体吸收能量的速度与自身能量的多少成正比,也与释放能量的感觉客体的能量的多少成正比。我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信息量,所有的信息都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感觉的强度是感觉主体吸收能量的速度。那些能量极其微弱的信息之间能量转移的速度就会极其缓慢,其感觉的强度就会极其微弱,就会被淹没在大量感觉强度较强的感觉之中。提出问题就是让我们的有意识感觉到某种信息的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有意识让这种信息拥有更多的能量的过程。任何信息都是存在的,都是需要能量的,但是,我们往往只能感觉到少数信息的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无限的信息都拥有足够的能量,这个需要经历无限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否则,发展就会停止。我们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内在的动力之所以能够克服外在的阻力,是因为我们内在的动力拥有足够的能量。所以,阻力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有时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增大动力从而克服阻力。能量是守恒的,所以,问题不是产生能量的原因,而是聚集能量的原因。我们的内在动力要想克服阻力就必须吸收能量,就必须有能量可以吸收。所以,解决问题就是打通能量转移和转化的通道。

我文《能量平衡定律》里有这样一句一段话:“有些复杂的信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它可以指导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是主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客体给予我们的阻力。首先,客体的发展变化包含着某些复杂的信息,如果主体也掌握这些复杂的信息,那么,主体和客体很容易实现某种受力和能量的平衡。”这里说的复杂的信息有的可以在理论中找到。所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提出问题,就是为了发现客体所包含的信息,我们可以将这种信息和理论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有不同的地方,那么,不是客体有问题就是理论有问题。如果客体有问题,那么,我们就改造客体;如果客体没问题,那么,我们就解决理论上的问题。问题的提出,都是比对的结果。比如,工厂买回来的两台一样的机器发出来的声音竟然有很大的区别,对这种机器不熟悉的人,也会得出总有一台机器有问题的结论;对这种机器熟悉的人,听到一台机器的声音就会判断出这台机器有没有问题,因为他的脑海里有这种合格的机器发出的声音。也就是说,对这种机器熟悉的人,他的脑海里也有这种信息的能量。如果他脑海里的这个信息和刚买回来的机器的信息不一样,那么,就不会存在某种受力和能量的平衡,因为信息不一样的能量是难以发生相互作用的。如果他脑海里这个信息的能量很微弱,听到刚买回来的合格的机器发出的声音,那么,他就会对这个机器加深印象,对以后发现不合格机器的问题提供了信息。

得到了比对双方不同的信息也就提出了问题。吸收能量可以解决问题。这个信息是客体的信息,主体得到了客体的信息才能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客体,需要的是客体释放的能量。在这里,客体必须有我们需要的能量才能释放能量。所以,我们得到客体的信息是为了弄清楚客体为什么无法吸收来自它处的能量,客体是否真正拥有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完整信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客体实际拥有的信息和能量转移及转化的完整信息的区别,以及从前者到后者的实现途径。所以,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客体本身所应该拥有的畅通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通道。

四、提出具体问题

当我们遇到阻力的时候,问题就提出来了。让我们的发展动力克服阻力就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问题就是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的过程。将问题具体化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在无意识中提出的。问题是一种信息,它可以来自我们思维的内部,也可以来自客体的作用。来自我们思维内部的信息是灵感。灵感来自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也是无意识的一种。来自客体的信息是客体给予我们的阻力所包含的信息。我们要想认识客体给予我们的阻力就需要认识阻力的信息。

我回到家,门锁了。门会给予我直接的阻力。还好,我有钥匙。我的钥匙包含着我家门锁的信息,两者是匹配的。但是,有一天我的钥匙丢了,这样,问题就来了。一时无法克服的阻力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呢?给老婆打电话,用老婆的钥匙开门。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必须配一把钥匙。配钥匙我必须掌握锁的信息才行。我老婆的钥匙拥有锁的信息。但是,信息是需要载体的。信息有实物载体和能量载体。实物载体可以在静止的情况下保存信息,能量载体可以在信息进行传播的情况下以保持信息应有的传播力。我必须配一把钥匙,钥匙是开锁信息的实物载体,也是开锁工具。我们可以把钥匙插入门锁,用力一拧,门就可以打开了。用力拧钥匙就是给予钥匙能量,给予开锁的信息能量。提出问题就是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就是吸收这种信息的能量。在这里,用钥匙开门锁是解决了门可以打开的问题,而把门打开是解决了阻力的问题。动力克服阻力有两种方式,一是减小阻力,一是增大动力。所以,我们还有一种开门的方式,那就是破门而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力气就可以把门踹开。

回家多数情况下是要坐车的。我们坐车之所以省力,是因为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消耗的是车的能量。车子必须是在行驶的过程中给予我们能量。有的车子能量来自汽油,有的车子能量来自电力。如果我骑的电动车突然走不了了,那么,我就会思考到底是车子没电了还是车子坏了?我必须找到原因,找到车子走不了背后的具体信息。如果是车子没电了,那么,车子上的显示屏有显示。但是,显示屏上显示的是车子有电。这下就麻烦了,没法提出问题,没法找到车子坏了的原因。我只掌握了车子相对简单的信息,那就是车子坏了,需要修理。这个相对简单的信息就是我提出的一个抽象的问题,我没有能力提出更为具体的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地提出更为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可能就是某个螺丝松了,需要我们去把它拧紧。螺丝松了这个信息很简单,很简单的信息很容易吸收能量。所以,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不断地提出更为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就是信息量很小的问题,这种信息量很小的问题很容易吸收能量,这样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提出问题的时机很重要,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时间、地点,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比方说,今天天气不好,到了晚上要洗澡时才发现早上晾的衣服还没有干,解决这个问题很麻烦的,用电吹风一件件吹干衣服,浪费电事小,浪费的时间会不少。如果我们早上就知道天气不好,就想到了先把衣服甩干再晾晒,那么,这个问题就早解决了。不知道别人家是怎样,夏天我家洗衣服一般是不用洗衣机洗的,衣服单薄,往往是半天都不用就晾干了。不用洗衣机,省水、省电、省机器磨损,唯一浪费的就是我们的时间,反正我的时间是不值钱的,这个可以浪费。解决问题就应该付出最小的成本,最少的能量,但是,有时问题会突然变得更严重,所以,应该多付出的时候就得多付出。提出问题就应该是在最容易解决问题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解决问题付出最少。

还有一个不容易提出来的问题,那就是自己感觉不到阻力,自身存在问题。自己是谁?自己是应该能够提出自身问题的主体。我自己有哪些问题呢?我想了好多年都没有想到,因为我很容易把自己想象得很好,这个信息总是填补或者替换问题信息,所以,我很难提出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难以威胁到我的短期利益,一旦威胁到我的短期利益,我就会在我利益受损的时候及时发现我自身存在的问题。换个例子,某个领导,听不进别人给他提出的意见。他的书法不行,可是别人说他的字写得很好,他听得进去,并且到处题词;别人说他的字写得难看,他听不进去,还可能认为别人故意和他作对而对别人打击报复。领导的书法不行,这个阻力他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因为他写的字往往会比书法家的字更容易卖出好价钱。听不进别人提出的意见,是很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只是屌丝在这个问题上不容易表现出来。我容易听进去别人提出的意见。这个只是我的自我评价。如果我的地位发生改变,评价主体发生改变,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前天,我在博客和论坛发表了《能量平衡定律》,发表前,自我感觉良好。本文我本来也是准备给学术期刊投稿的,但是,《能量平衡定律》退稿了,我就改变了主意。我最在乎的还是《能量平衡定律》,因为它是波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所以,本文只能陪同《能量平衡定律》发到博客和论坛,并且打算大量引用《能量平衡定律》的文字。但是,我的算盘打错了,我想引用的文字竟然在《能量平衡定律》里面找不到。这怎么可能?我要引用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信息是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是信息的存在空间”,本文有这样一句话,可是《能量平衡定律》里面竟然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在我还没有打算写《能量平衡定律》之前就存在于我的脑海里了。我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已经在无意中把它当做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一个概念。《能量平衡定律》我反复读了好多遍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自己难以发现的。论文作者读自己的论文,对于论文里缺少的信息,自己有可能在无意识中把它补齐。这也许就是旁观者清的原因吧。

五、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现在好像是个流行词。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的有意识应该能够意识到某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前面说过,提出问题是无意识的,解决问题是有意识的。所以,问题是在无意识中产生,应该在有意识中消灭。如果问题进入不了我们的有意识,那么,问题是不会被消灭的。比如说,天气不好,但是,我没有及时看到天气预报,这个是我在无意识中犯的错误。天气不好是外在的无意识,是不依赖我们的有意识而存在的现象。如果我们始终拥有问题意识,那么,我们的有意识就会及时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就会在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脑海里始终想着大量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不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如果我们的脑海里没有想着任何问题,那么,我们就会整天无所事事,除非问题就要给我们造成损失了,脑海里才不得不装进问题,但是,时间来不及了,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比方说,市郊打算建个化工厂,某些领导只想到可以增加税收,脑海里没有问题意识,没有想到化工厂污染的严重性。项目上马以后,没有想到要搞个环保工程,让问题的严重性更甚,最后导致周边小区没法住人。

有些问题,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不愿意去想,觉得想多了会头疼,觉得只要问题不威胁到我们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就可以不去考虑,最后问题恶化了,就以自己考虑不周来化小甚至推卸自己的责任。有的人甚至在问题会暴露的情况下掩盖问题,比如,少数领导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这不仅是自己不愿意面对问题,而且还不想让上级发现问题。如果上级领导有问题意识,那么,这种掩盖问题的行为是不会得逞的。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没有发展。所以,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掩盖问题不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拥有问题意识,可以让我们更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愿意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

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否则,发展就会停止。我们看不到大量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所以,提出问题是好事,及时提出问题,可以避免产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就会没有精力和愿望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研究的就是问题。理论问题也是始终存在的,否则,理论的发展就会停止。所以,《论问题》还会有续集——《再论问题》。

普进峰 2017-3-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怀疑一切
下一篇: 评价就是创造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7-3-26 12:10
漂亮。我发现最近中文网来了不少几个长着脑袋的人了。东西写的中肯、平和而且属于懂事的那类。非常欣慰了,在看了许多无厘头的文章后。
敬礼!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