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种阴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忧伤亚平宁 2018-9-1 04:05
心阴虚 【症状表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证。 【病因】劳神过度,久病伤心,热病粍伤等。 【调理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等。 天王补心丹 【来源】《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30克,五味子20克,天冬、麦 ...
9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两款适合湿热体质人群的药膳:
忧伤亚平宁 2018-9-1 04:01
扁豆冬瓜汤:将猪排骨500克洗净切成块,飞水去浮沫,再洗净备用;将扁豆100克用清水浸透洗净;将新鲜冬瓜500克洗净仅除去瓜瓤和瓜仁,切成块状备用;清水烧开后,放进冬瓜块、排骨、扁豆,大火烧开后改慢火煲1小时左右,加调味料即可食用。可清热利水,健脾祛湿。 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 ...
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湿热体质的药膳调摄
忧伤亚平宁 2018-9-1 04:01
药食同源,湿热体质人群在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的原则下,可以适当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入: 熬粥时可以加入:薏苡仁、莲子、山药、红小豆、绿豆等。 煲汤时可以加入:冬瓜、黄瓜、丝瓜、茯苓、鸭肉、鲫鱼等。 适宜的凉拌菜:芹菜、卷心菜、白菜、莲藕、苦瓜等。 适宜的水果:西瓜、柚子、梨等。 ...
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分享 改善饮食结构
忧伤亚平宁 2018-9-1 04:00
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为饮食原则。 五谷在古代指的是粳米、麻,大豆、麦、黄黍,此五谷可以做为谷物的代表,实际上是泛指各种谷物。五谷为养是讲谷物是最养生的,湿热体质人群一定要注重对五谷杂粮的摄入。 美国农业部在1992年发布的《食物金字塔指南》亦指出 ...
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养成按时进食排便的习惯
忧伤亚平宁 2018-9-1 04:00
卯时也就是早晨5点到7点,是大肠经值经之时,此时大肠蠕动是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所以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应该去解大便,这样大便就不会太干燥,容易形成香蕉式的黄软便。对于便秘的人群,此时即使没有便意,也应该定点去厕所蹲上1分钟左右,因为蹲便本身也可以促进大肠蠕动,以便养成卯时定点解大便的习惯。 辰时、巳 ...
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寿与七伴
忧伤亚平宁 2018-8-31 04:47
寿与众伴 生命之树欲常青,需要有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到与周围人融洽相处。与众为伴、远离孤独的人,生活充实、有安全感、充满信任、爱心和友情,有利于保持心理和生理平衡,健身延寿。 寿与动伴 常言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户外散步 ...
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必须了解的进补学问
忧伤亚平宁 2018-8-31 04:46
辨证进补 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吃补品前一定要判断自己的寒热虚实状况,如果寒热都判断不准确,进补的方法、药材或者食材也很难选择准确。如今虚证多,但虚又有 阴虚 、 阳虚 、气虚、血虚之分,找准原因进补会改善虚证,但不对证的话很容易“火上加油”,或者“雪上加霜”。 ...
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预防干眼症 做好四保健
忧伤亚平宁 2018-8-31 04:45
日常用眼保健 保持正确坐姿:看电脑、电视、手机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合适的距离、一定的角度,注意光线柔和、亮度适当、避免反光。要有意识地多眨眼,眨眼次数每分钟应保持15~20次,多注意眼睛休息,使用电脑约半小时左右,或轻闭双目养神,或远眺。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不熬夜,多活动肢体,多运动,并注意缓解各种压 ...
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头改掉不良习惯 养生要从娃娃抓起
忧伤亚平宁 2018-8-31 04:44
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 养生 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 ...
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避免养生的三大误区
忧伤亚平宁 2018-8-31 03:23
误区一:养生就是食补 在“是药三分毒”这种观念的灌输下,很多人都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然而,养生并不是食补。 古话说:“天有三宝, 日月 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精气神”。因此,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气”是“精”和“神”的一个桥梁。“养精”就是通过 ...
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