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发布最新报告:美国人摄入热量一半来自超加工食品
创建日期: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

美国中文网报道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日发布报告称,美国人摄入的热量中有超过一半来自超加工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口感极佳、热量密集,富含糖、盐和不健康脂肪。
多年来,营养研究人员一直指出,超加工食品在美国饮食结构中占据相当大比例,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显著。但现在,随着CDC分析了美国人在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间的饮食数据,明确证实了这一现象。
该报告发布之际,正值卫生部长小肯尼迪(Robert Kennedy)加强对这类食品的审查。他曾表示,这些产品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元凶。今年早些时候,肯尼迪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直言:“我们正在毒害自己,而这主要源于这些超加工食品。”
数据显示,在报告涵盖的两年中,美国1岁及以上人群摄入的总热量中约有55%来自超加工食品。成人的占比约为53%,而18岁以下儿童的这一比例更高,接近62%。这些热量的主要来源包括汉堡、三明治、甜点、咸味零食、披萨和含糖饮料。研究还发现,幼儿比年长儿童摄入的超加工食品比例更低;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摄入比例也低于年轻人。此外,低收入人群的摄入量通常高于高收入人群。
报告的合著者、CDC营养专家威廉姆斯(Anne Williams)表示,这些结果在意料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年间,超加工食品的摄入比例似乎略有下降。数据显示,成人摄入比例从2013-2014年的56%左右下降,而儿童从2017-2018年的近66%下降到当前水平。威廉姆斯指出,她无法判断这一变化的原因,也无法确认人们是否因此增加了对低加工食品的消费。
纽约大学的营养专家戴尔莱因(Andrea Deierlein)认为,公众对超加工食品的健康风险可能有了更多意识。“至少在某些人群中,人们正在尝试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她说。
尽管关于超加工食品健康风险的讨论不断增加,但找到有效应对方式仍面临挑战。大量研究表明,这类食品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相关,但尚未明确其是否为直接致病原因。一项小规模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显示,即使摄入的热量、糖分、脂肪和纤维含量相同,人们在食用超加工食品时仍会摄入更多热量,体重增加也更明显。
《自然》杂志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指出,临床试验参与者在食用最小加工食品(如鸡肉、水果、蔬菜、意面)时的减重效果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两倍,即便后者看似健康,例如即热冷冻食品、蛋白棒或代餐奶昔。
当前争议的一部分来自于“超加工食品”的定义尚不统一。CDC此次使用了由巴西研究人员开发的Nova四级系统,根据加工程度对食品分类。这一系统的常见定义指出,超加工食品通常几乎不含天然成分,纤维含量低,同时富含盐、甜味剂和反式脂肪。
此外,美国监管机构也正在关注这一问题。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农业部近期发布信息征集通知,试图为美国食品供应体系中“超加工食品”制定更清晰、统一的定义,解决公众对现有定义不准确的担忧。
在此之前,戴尔莱因建议美国消费者应主动减少日常饮食中的超加工食品。例如,与其选择含有添加糖、人工色素和防腐剂的即食燕麦片,不如选择原味燕麦片,自行添加蜂蜜或枫糖浆调味。她还提醒消费者阅读食品包装标签,留意配料表。
(编辑: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