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美国中文电视
精彩视界 与您相伴

从市井小摊到网络爆红 “鸡排哥”为何被流量砸中?

创建日期:

2025年09月30日

来源: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要做就做到位,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柳鸡排在内”……

  以上“鸡排语录”来自最近火遍全网的江西景德镇“鸡排主理人”李俊永。热情真诚的服务、频出金句的脱口秀式表达和忙中有序的“主理人”气场,让他在短时间内收获数十万线上粉丝,他的线下摊位前也已排出几百米长队,各地游客纷纷前来光顾。

  “鸡排主理人”的爆红为观察消费心态变化提供了一个切口。同时,在素人网红昙花一现的常态下,网红个体和文旅部门如何“接流量”,让流量变“留量”,也值得持续关注。

忙碌的“鸡排哥”李俊永。(图源:九派新闻)

  “鸡排里的人情味”

  每天下午三点半,李俊永和他的鸡排小摊会准时出现在景德镇五中附近。在他的摊位前,笑声总是少不了的。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的说话方式是和顾客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我只是想吸引顾客注意力,让他们觉得等待时间并不漫长,相对短暂,而且是一种快乐的购物体验。”他希望能和顾客产生一种互动。“你的产品质量是一回事,你怎么销售又是另一门学问。只有和顾客交流,你才能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一份平价鸡排里的人情味和情绪价值,是“鸡排哥”爆火的重要原因。李俊永经常和顾客聊家常、开玩笑,嬉笑之间能清楚记住回头客的口味。他还为自己的小摊制定了特别售卖规则: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只卖给学生,定价便宜1元。“跟学生的放学之约不能破”,宁愿放弃多赚一笔,每天也要准时转场到校门口。鸡排不小心掉到桌上,直接免单。收摊时剩下的鸡排,会随手递给陌生人。

  李俊永的招牌上写着“回头客”三个字。有记者问他缘由,他说:“就是做品牌、做口碑、做服务,说白了就是以真心换真心,你对别人真诚付出,别人也会真心对你。真诚是很重要的,始终不要去欺骗顾客。因为钱是在顾客口袋里的,他是有选择权的。”

  李俊永今年48岁,这是他卖鸡排的第九年。此前他从技校毕业,在陶瓷厂上过班,后来改革下岗,去做了三年厨师。在那之后,因为孩子出生,生活压力增加,他才开始做小吃。前后做过土家酱香饼、鸡蛋饼、菜饼等。

  他之所以被网友称作“鸡排主理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被他“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打动。

  前段时间,“主理人”一度成为带有讽刺意味的网络词汇,代指一批喜欢大谈品味和理念、贩卖“潮流”“高贵感”的店主。他们自称“咖啡主理人”“酒馆主理人”“潮牌主理人”,总是带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和教育消费者的立场。而“鸡排哥”的走红还原了“主理人”的本义。看到他对待自己的小摊事业总是认真负责、充满干劲,对顾客总是热情真诚,有网友评论:这才是主理人应该有的样子。

  “鸡排主理人”展示强大控场力也成为李俊永传播热度最高的视频切片。面对摊位大排长龙的情况,李俊永毫不慌乱,大手一挥,快速整理好鸡排出锅顺序:“做完你的我做你的,做完你的再做你的,我心里有数,我的控场能力是非常强的,这种局面不会失控。”就是这个场面成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经典素材。在网友生产的无数“梗图”中,“鸡排哥”的视角变换为被催稿的媒体人、面临不同学科作业的学生、身负多线程任务的打工人,以调侃形式表现人们日常工作的快节奏、对工作交付质量的高追求和在工作主场强大的控场能力。“‘鸡排哥’演我的工作状态”冲上热门话题。

  还有人因为被“鸡排主理人”的敬业打动,专门跑去请教他:“怎么才能拥有跟你一样的工作热情?”李俊永手里的活儿忙个不停,中间抬起头看向提问者,认真回答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既然选择了那个专业和行业,那么你就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评论区里有人留言:“平时听不了鸡汤,但他真诚得让人佩服。”

  流量和“留量”

  “鸡排哥”出圈后,对于如何接住流量,当地政府部门迅速反应和行动。

  据媒体报道,当地城管部门已经为鸡排哥成立了2一4人的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十一”期间专班人手可能还会增加。此外,他们还要在国庆假期前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假期期间对于“鸡排哥”的保障,包括如何引导保障外地游客有序购买鸡排等。

  9月28日,“鸡排哥”获邀在江西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上发言。“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严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卫生问题。”在视频下,有网友评论“将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也有人称“希望给鸡排哥国庆假期期间安排几位义工”。景德镇文旅回复称:“安排了安排了,志愿者设备工服什么的都安排在路上了。”

  当晚,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视频称,授予“鸡排哥”李俊永“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对于国庆的客流考验,李俊永说:“客流量大,你怎样才能尽可能地缩短顾客等待的时间,让每位顾客来得高兴,回去也高兴,这是我必须要考虑的。接待的能力,我一定是有的。你现在认为,好像到了国庆会有点忙,其实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近年来,素人爆火并不罕见,此前就有南京“手冲咖啡”阿姨和理发师晓华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专门研究社交媒体人际关系,他曾对媒体表示,素人网红很难有可复制性的事后推演。“它火肯定是有道理的,其中有一些非必要、非充分条件——不是说必须有这些条件才会火,也不是说有了这些条件就一定会火。但它们可能有一些符号性意义。”

  爆红节点具有不可预测性,爆红后的流量想要转化为“留量”也需面对重重考验。很多爆款靠新奇、笑点和情绪投射得以传播,但受众很快审美疲劳。另外,素人通常靠偶然场景成名,缺少可持续内容生产体系或商业化路径。

  从城市文旅角度来看,游客或许会因网红而来,却因现实体验不好,失望而去,甚至在网上留下负面评价。这种“高开低走”的反差并不鲜见,最终也会损害城市口碑。

  如何让流量转化为“留量”,越来越多的共识聚焦于“功夫要下在日常里”。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终究在于常态化的积淀与建设,例如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旅游动线、规范的市场监管、友好的公共服务。理想的状态是,以网红吸引初始关注,以优质的日常体验和旅游产业链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这样的道理,“鸡排哥”也懂得。面对暴涨的人气,他拒绝了连锁加盟,也暂时没有直播带货的打算,他想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学生和顾客。他还公布了鸡排制作过程,表示“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

  当媒体问他:“如果有一天顾客没有那么多了,你会感到失落吗?”他回答道:“那也还是回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人呐,也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人多的时候,我们努力去接待,人少的时候,最起码也跟我日常的工作是一样的……我不在乎这三天五天是否赚到钱。我在乎的是后面的365天,我要的是细水长流。这种持续高关注度,并不是对我本人,也许是对这整个城市。网络流量掉与不掉,反正我自己不会去特意思考那个事情,我还是做好分内的事。”

  来源:香港新闻网

评论

猜你想看

热门视频